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五四前后,对中国古典戏曲遗产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很不容易,吴梅是第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厢记》文学语言的优美,框架结构的煞费匠心,同时从曲律(音乐)方面发现《西厢记》也是完美的。可谓有胆有识。他尖锐地批评了金圣叹对《西厢记》的窜改,也是令人信服的。吴梅的评论实际上论证了《西厢记》“天下夺魁”的地位与“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采取章回形式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比较著名。这种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受了《二十四史》一类史书的影响,往往从某一朝代的开始为开始,某一朝代的结束而结束,很有点断代史的味道。 但在《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之后,类似的佳作却极少,原因之一是写作极为不易,既要有生花之笔去塑造人物描绘情节,同时又要对史实相当熟悉使主要事件和历史能基本相符合,所以有的小说作者就视为畏途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戏剧研究的传统与现实两方面勾勒了比较戏剧领域的整体面貌,指出中国一直没有系统的比较戏剧理论,但戏剧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却自古有之,且运用广泛:诸如在与西洋歌剧的比较中去确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本体,将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放在一起比较其戏剧观念,比较中西剧作家创作上的差异等等。作者通过对局限于“比较”方法下的戏剧研究个案的分析、归纳,进一步指出: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在“比较”概念上的差异,对各种比较物“可比性”的忽视及混淆,许多比较戏剧的个案仍有可商榷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比较戏剧研究还未能纳入学理与规范的轨道,有待于更大的突破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的第一出是《佛殿奇逢》,当张生初见莺莺时,即为莺莺的美貌所陶醉。为此,他曾唱了一曲[元和令],曲文如下: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脸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她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撚。“颠不剌”作何解?明刊本和清刊本都曾有所诠释,解放后新出的几种注释本也都注释了,但是详略不一,或者彼此间互有矛盾,有的则无分轩轾地并列数说,让读者采择。总之,没有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与“铜豌豆”蒋星煜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生平所作杂剧一般认为有67种,今存18种。其阎里、年岁、事迹则均缺少详细而具体之记载,留下了许多需要考证、填补的项目。他的散曲[南昌.一枝花〕《不伏老》用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所作杂剧有《西厢记》、《破窑记》等三种传世,仅存曲词一折者有《芙蓉亭》、《贩茶船》等两种。《贩茶船》全名《苏小卿月夜贩条船》,一作《信安王断没贩茶船》。系写书生双渐与妓女苏小卿相爱,几经波折终于结成夫妇事。采取此一题材之元杂剧尚有纪君祥《信安王断复贩茶船》。1933年赵景深有《双渐和苏卿》之作,列述有关此一题材之散曲甚详。此外论述者则以赵万里较为突出。胡忌所著《宋金杂剧考》首先指出曾巩《元丰类稿》中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厢记》和《红楼梦》这两部巨著相互的关系,我曾写《关于宝玉、黛玉所读的十六出本〈西厢记〉》一文,刊发于《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期)和《〈红楼梦〉对于〈西厢记〉的借鉴》,刊发于《艺谭》(1982年第3期)。这两篇文章均巳收入《明刊本〈西厢记〉研究》一书。后面一篇的标题曾有所改动。现在此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我感到有些问题还没有涉及,例如《西厢记》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还曾被曹雪芹用以作为刻划人物的一个主要道具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面返光镜,或者是一块试金石。对于人物性格的刻划,曹雪芹所用的手  相似文献   
18.
陈眉公批点的《西厢记》,是一部具有较多特点的批点本。明代诸刊本都十分强调版本的依据,或注重校勘、注释,或注重批评,极少兼顾注释和批评的。清代诸刊本虽比较重视批评,但是完全忽视了版本依据,任意修改,对注释则往往付之缺如。陈眉公批点本的文字基本上和徐士范刊本相同,注释较弘治岳刻本、徐士范刊本简略而扼要。可以说保存了明代诸刊本的优点。此外,对批评也很重视。评语都有新意。某些评语同容与堂刊李卓吾批点本颇近似,但较具体,观点也更鲜明。晚明的上海已是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这样一部晚明上海的乡土艺术家的《西厢记》批点本十分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元代隐士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元初的隐士大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民族感情,不愿为蒙古族统治者服务。后来的隐士则从"穷则善起身,达则兼善天下"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发,觉得还是在野比较自由。还有一种人本来在朝为官,后来被罢斥或者遭遇挫折而归隐田园。他们所写有关归隐内容的散内思想感情各不相同,绝不能用"出世思想"这样一个概念去理解。对于隐士,对于散曲,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还有关汉卿,从他的剧曲和散曲来看,也很可能是隐于勾阑的一位隐士。  相似文献   
20.
1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书名最多的当推《红楼梦》。在第一回的开卷时,便把《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都提了出来。 作者曹雪芹假托女娲氏炼石补天故事,说当年剩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后来被一个和尚刻上了些字。空空道人看到时,已经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而且“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贻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也全备”。所以称作《石头记》。这一书名根据甲戍本卷首《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