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律与经济:马克思论财产关系及其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是由国家法律所确定和维护的法权关系 ,并通过对物权、债权等具体权利形态的详细分析进一步释解财产关系 ,阐述了财产经济现象的内在法律逻辑机理。马克思的财产关系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了洛克和卢梭等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正确理解和践行马克思的财产关系理论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博登海默在分析法律的裨益时提出了法律的三大目的,即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和平的实现和调整冲突的利益,并指出这些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法律的秩序与公平价值的协调与平衡。通过解析和综合博氏思想发现其法律目的精义就是通达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这一解说对于我们今天通过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腐败征候群理论从"参与"和"制度"视角比较研究世界范围内四种腐败类型的征候特点和治理策略,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我国腐败现象丛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制度反腐的策略性,故而优选理性可行的循序渐进、有效管用、对症下药和自下而上等治腐策略,是端正反腐理念和改进反腐成效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论新知识阶层的崛起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知识阶层的崛起源于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新型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空前提升,催生出知识与财富、知识与权力的共生现象,从而影响着法律所依存的生产方式和国家权力的嬗变,进而引起了作为"理"与"力"相结合的法律的发展,尤其是对效率、秩序、自由、正义等法律价值的发展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蔡宝刚 《求是学刊》2016,(2):114-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将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到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一体建设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法治社会建设备受关注。法治社会的主旨是社会领域的依法自主治理,法治社会建设主要应由社会权力来推进,社会权力是催生法治社会的主要动力引擎,社会权力的健康成长和机制运行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关键因素。要认真对待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就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就必须认真对待社会权力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礼尚往来”是我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美德,而我国诸多贪官常借人情往来之名而行腐败交易之实.为此有必要引入“礼上往来”的概念予以辨析与矫正,在解析官员礼上往来行为走向性质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美国规制官员收送礼品行为的法律经验,完善我国对官员礼上往来行为的法律规制,竖立人情与腐败之间的法律界碑以厘清人情与腐败的界线,从而达致更为有效治理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论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兼谈对我国修宪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私有财产的生成及其法律保护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通过对物权、债权等具体权利形态的详细分析释解私有财产关系。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的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和践行我国的宪法修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纲领性文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里发表一组笔谈文章 ,以期推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任务在高校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定性,一是在于协调利益冲突使得社会安定有序且充满活力,二是要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此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与道德制度的和谐互补来推进与保障,建构法德和谐体系是达致社会和谐的制度支点。  相似文献   
20.
蔡宝刚 《求是学刊》2007,34(6):93-99
科技与法律都源自于并服务于人性,要实现人性科技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对科技活动进行符合人性主旨的法律导引,从人性根基的维度探求法律对于科技的深层影响力。这主要表现为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力的开发及建设性指向导引,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活动自由的权利促进与维护,法律对人的科技创造成果的利益回馈以激励动力,法律推进保障人性科技基础上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