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自觉对当代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其学术旨归在于"求是",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以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客观切实的总结评判,包括对学者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定位;二是对一切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进行"除恶务尽"式的批判,肃清学术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三是对学术发展的内外部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为学术自身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汉魏时期,兵燹战乱所造成的“大死亡”进一步激发了儒家士人原本非常敏感的时间意识。时间迁逝的直接效应是生命的迅速衰朽并被无情褫夺,这引发了个体生命时阃意识的甦醒,而这也构成了“人的自觉”的内在动力。在“立功”和“立言”的悖离中,儒家士子最后选择了“立言”,通过“文章不朽”来对抗时间的虚无,完成对自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谱系中,存在三种基本的观照时间的方式:"执有观时"、"体无观时"、"解空观时",分别对应于传统的儒家、道家和佛禅这三种文化类型。传统儒、道、释观照时间的方式不同,其各自超越时间的路向也不一样,儒家是持存和延续"有",道家是返回本源之"无",佛禅则是破除执念、顿悟证"空"。这三种观时方式可以概括出两条时间意识的主线:"绵延"与"空观",这两者自身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了一种悖论性关系,这种时间悖论不仅来自各自理论本身的复杂性,更关键的是取决于肉身生命的"有死性"。正缘于此,这种时间悖论始终存在并贯穿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美学、诗学等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4.
詹冬华 《江淮论坛》2008,(2):149-154
在儒家的文化理念中,时间不仅是生生不息、日新富有的大化绵延,同时也是生命衰朽并导向虚无的直接根由.儒家主要是通过世代血脉的延续、文化精神的传承等方式来超越时间的.世代延续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的体现,它还具有更为深层的存在论意义,其目的就在于对抗时间迁逝的虚无.这种血脉延续已经超出了那种昼夜更替、四时循环的"度日"时间,而成为一种"世代生成"的时间.儒家的立言传统讲求"述而不作",其时间性在于,"述"以回忆和重新阐释的方式完成了文化命脉的延续与传递,"述而不作"显示了儒家的襟怀与姿态,它要求将个体的生命时间完全的楔入历史时间,与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空间是词体描绘的重要主题和物象,也是其内在的形式肌理,两者有机融汇在词体文本中,构成“词空间”。它经由感官开启、心理幻构、符号物化三个维度,在情感抒发、情态叙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并为词境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境界”以“境”即诸识所开启的感官空间、心理空间为基础,经过词人精神气象、胸怀志向的陶铸凝定,最终表现于词体的符号空间之中。读者穿透符号的帐幔,与词人同情共志、心气相通,境界方豁然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