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提出来的。地方自治思想一经传入中国,就成了近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引人注目的论题。到一九○三——一九○五年,中国留日学生界“确立地方自治之名词,昌言地方自治之必要者”,一时蔚为风潮,以至于地方自治言论“日触于耳”,“日腾于士大夫之口”,逐渐达到“举国中几于耳熟能详”的程度。清政府筹备立宪中的“地方自治”,正是在近代民主潮流高涨中出现的。但它绝非建立在民主思想的基础之上,而是对民主思想的一个扭曲,是对抗民主潮流的一个骗局。 一九○六年,载泽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说“立宪”有三大好处:一、皇位永固;二、内乱可弭;三、外患渐轻。说“外患渐轻”,自然是自欺欺人之谈。清政府时已成为“洋人的朝廷”,那拉氏之流对帝国主义主子理当尽心效力。而“皇位永固”、“内乱可弭”,这倒是他们行假立宪想要达到的真实目的。 地方自治,是清政府“筹备立宪”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九○五年载泽等在奏请宣布立宪折中具体地提出当时宜先举办的三件事,其中第一是宣示宗旨,第二便是“布地方自治之事”。奏折中写道:  相似文献   
12.
近代自然科学,大体上于18世纪已经形成,1840年后逐步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自燃科学的输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意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揭露女性缠足的危害,发起建立不缠足会;抨击女性不可接受教育的论调,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接受教育;阐明女性早婚的五大弊端,呼吁晚婚晚育;赞同西方女权主义,主张通过“自动”和“有阶段”两步骤倡导女权,从戒缠足、兴女学、禁早婚、倡女权四方面构建出其妇女解放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2月 2 0日澳门将回归祖国 ,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此 ,对澳门 40 0多年的经济发展作一历史考察 ,并对未来澳门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有重要意义。 40 0多年来 ,澳门经济发展经历了明代初步繁荣、入清后的衰退、鸦片战争后的畸形发展及 2 0世纪下半叶的复兴等四个历史阶段。澳门回归祖国后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5 0年不变的方针 ,将从根本上保证澳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只要充分发挥澳门地区的经济制度、贸易政策及地缘、网络等各个方面的优势 ,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澳门经济一定会稳定、持续发展 ,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自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盘踞澳门后,地方自治一直是澳门的基本政治制度。澳门是中国范围内实行自治制度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四百多年来,澳门在地方自治方面经历了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华洋分治”式的自治、葡萄牙殖民管治下的地方自治、《澳门组织章程》颁布后自治形式新发展三个时期。本文分别对三个时期澳门的地方自治制度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澳门回归祖国后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即将实现的澳门自治,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全面的、真实的、可靠的,与16世纪中期以来澳门实行的自治制度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澳门人民企盼了多年的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时代即将到来,澳门历史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地位,都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其实施的各项政策,协调整个阶级的步伐,改善国家的统治机能,这可以说是出自阶级的本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不可能死守成法,一味反对任何变革。因为变的本身仅仅是手段,更好地实行其阶阶或统治集团的统治,才是目的。当一个阶阶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要想到实行某种变革,这已为中外历史事实所证明。当然,对封建地主阶级来说,这种调整与改革不可能是自觉的,往往表现为由时势推动所致,是被动的,消极的。越是到一个王朝的末期或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期,这种保守性则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谈到近代中国最大的实业家,南方要属张謇,北方要算周学熙。中州著名实业家王锡彤(1866—1938),不仅曾在河南省办实业,还是周学熙诸多企业的主要创办者、管理者之一。在河南近代经济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王锡彤占有一定的位置。在河南浓重的理学氛围中,王氏不仅当初对理今情有独钟,即便成为实业家之后,他还时时做着理学家的梦。社会变迁呼唤文化转型,文化变迁推动着社会转型。社会变革的大潮毕竟不可阻挡。中州文化圈中的人们,也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追踪王锡彤一生由理学家到近代企业家的历史轨迹,探索王锡彤一生的心路历程,旨在说明在浓重的理学氛围之下,中原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是多么的艰难。进一步说明,在今天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中,观念的转变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部知我河南振兴河南的好书──评《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郑永福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王天奖同志的新作《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使我不能不就这本书说几句话。1994年8...  相似文献   
20.
中过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索。这里仅就洪仁玕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表现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