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5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3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33篇 |
人才学 | 52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553篇 |
理论方法论 | 127篇 |
综合类 | 1068篇 |
社会学 | 157篇 |
统计学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是一项关乎民族地区和谐与稳定、繁荣与发展的系统性工作。为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通过以2001—2022年(截至2022年8月15日)中国知网(CNKI)“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相关内容为检索对象,获取CSSCI来源期刊文献(含扩展版)的245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现有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对象片面、研究内容空泛、研究方法局限等不足。展望未来,学界应当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该领域研究对象的全面化、研究内容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2.
郑丽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32-34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 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 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 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3.
节制土地资本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动员农民投身革命的重要措施。我国古代土地思想、中国近代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土地理论,是毛泽东节制土地资本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针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提出了不同的节制土地资本思想,具有四大特点、两大历史贡献和一个重要现代启示。四大特点是:以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为目标,以满足广大农民的渴求为动力,以因时制宜为原则,以百姓利益为根本依归。两大历史贡献是:破解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土地资本过度集中的难题,土地公有化彻底解决了土地资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重要现代启示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4.
郑保国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0(2):183-188
“9·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35.
传统上,劳动者的薪酬中只有现金收入部分才作为基数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但随着非货币性收入的形式越来越多,比重也加大,税法逐渐将非货币性收入纳入工资薪金所得,予以课税.文章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认为我国税法和社保缴费基数相关文件对员工福利等非货币性收入的划分较为混乱,在增加税收征管成本的同时,也影响税收的公平性.我们建议:在工资薪金所得的定义上,应该涵盖广泛全面、分类得当、界定清楚,便于理解;在征管方面,个税和社保缴费宜统一基数、统一征管、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36.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称谓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作全方位的描述:回顾研究成果,评述热点问题,提出研究建议,以利于今后对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37.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8.
郑淑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5)
帝国主义的长期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罄竹难书的创伤和灾难,使它们在经济上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进行清除殖民统治遗留下的历史垃圾的艰巨任务,开始进入了 相似文献
3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问世,引起了专家、学者、读者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据初步统计,2005——2009五年间,研究论文多达151篇。本文拟对相关的研究成果作全方位的描述:梳理研究成果,剖析研究领域,提出研究建议,以利于今后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40.
论网络文化与网络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管理越发重要,它已经超越了一个行业的范畴,上升为对国家执政能力的考量;上升为政治安全及社会风尚引领的问题.针对无所禁忌、恶搞、魔幻、暴力等文化迷失的现象.应以网络文化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法律强制,网站、网民自律,青年知识分子担当更多社会责任来解决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