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阮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昭示了屈赋的创作原则和作品的主体精神。这种原则是从自我出发,又以自我为最终归宿,使屈赋体现出抒情主人公沉郁、痛苦的灵魂和光辉峻洁的人格。作颂自救,显然是精神或情绪的自我拯济或净化。屈原的“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说与“诗言志”说并没有二致。只是屈原之“志”较多地体现了自我的主体精神,他在《离骚》里反复突出“我”为现实美 相似文献
22.
阮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2-18
海瑞深受孔、孟思想影响,作文亦然。他主张人当涵养以合儒学之道,作文则以《论语》、《孟子》之文为范式,发乎作者本心,以道德为出发点,求善求真;作文当写作者之意,其意主要是自我体认的社会和人生道理,能够辅助儒学,经世致用,补益国家身心;作文当率性平易,不作酸文陈语,且重理而不重浮华夸饰。 相似文献
23.
阮忠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汉代的“夫为妻纲”,在家庭中确立了男子的主导地位,影响到两汉情诗的文化品格。两汉的情诗更多地表现出女性对男性的爱,这种爱充满了巴望依附及唯恐失去依附的隐忧。由于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感,故诗中经常表现出女性铭心刻骨的爱和由爱之不能而产生的恨。这两种情形;较深刻地表现了女性对男性的深爱与无奈。在情与理之间,男性常常站在理一边,或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引入家庭,或放弃爱情而去追求功名。女性则向礼仪屈服,她们的情感往往受到压抑而被礼制异化。这样两汉情诗中的男女之恋总让人感到有点隔膜。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汉赋研究的专门著作 ,大体上分为汉赋史、汉赋考辨、汉赋作家作品、汉赋美、汉赋艺术及汉赋综论六类 ,每类著作都从不同角度对汉赋进行探讨 ,反映了汉赋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20世纪汉赋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基本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预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此作为20世纪汉赋研究的总结,并期望引起人们在迈入21世纪后对汉赋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6.
阮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8-13
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以论评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散文理论,他重散文的独创性而反对蹈袭前人,并贯穿 为文的真实与自然;重创作的文法之变,认为通变即是神妙之文;提出散文应该注意作家的本领和作品的气象, 特别以"气"论文,重作家的才情和作品的气势。这三者在对散文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中,勾勒出散文写作的基本 原则。 相似文献
27.
阮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
韩愈和柳宗元共处中唐,因命运的差异,少有机会共处,二人彼此的赏识,更多是声气相应的文章推许。韩愈在柳宗元死后,对柳宗元多有赞誉,侧重于柳的才性和文章之法。柳宗元生前为韩愈作过多次辩解,一则因韩愈为人师辩,且不像韩愈不避师名而为师,而是避师名而为人师;二则因韩愈以文为戏辩,认同文以为戏,以求为文的创新,彰扬了新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取向,支撑了文以明道之外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28.
传统文化与古代散文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55-58
古代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其中儒道思想、制度习俗、文以明道和文以明性的思潮产生着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古代散文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跌宕多彩的道路。其风格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在这种状态下审视古代散文的运行规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29.
南朝竟陵八友的诗歌因与齐、梁诗或永明体诗的关系素来遭受诸多批评。他们表现声色、采丽竞繁、玩情弄性与感怀兴寄、平易自然,构成了自我诗歌风格的复杂状态。同时,竟陵八友发展了谢灵运山水诗清新而富有情韵的一面,淡化玄理而亲和自然,使山水诗更具山水的韵味。 相似文献
30.
阮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3,(1)
庄子的“梦”境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使梦成为生死之辩的独特空间。在生与死之间,庄子对人生生命哲学的阐述有独特的观照:一是世俗的生死,一是超世俗的生。庄子梦与非梦的人生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严肃地批判了现实的人生,然而又无法逃避和脱离现实人生,生命哲学的统一机制完善地体现于梦境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