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肿瘤发病率持续增加,需要得到纡缓治疗(Palliative Care,内地称为“姑息.治疗”)的长者和癌症患者人数也随之急剧上升。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控制,以往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的辅助角色。然而,短短几十年间,纡缓治疗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综合症状控制、社会一心理一灵陛照顾及哀伤支持,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是纾缓治疗跨专业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在我国港台地区发展历史较短、在内地刚刚起步的医疗社会工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华人思想中很明显存在对死亡的焦虑、逃避和恐惧,这源自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禁忌。人们回避谈论死亡;回避与生病和濒死的人来往;避免接触棺材和尸体;尽量避免接触逝者家人,因为他们被看作厄运的携带者。在香港和广东,人们避免使用“死”字或与之发音相似的字。最近在792名香港青年、中年和老年华人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关于死亡的禁忌在年轻一代的思想中依旧很明显,而不仅仅局限在长者和低教育水平群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