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陈伟军 《学术研究》2006,(10):129-132
程文超的论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本。他把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下中国语境,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把握文学现象,透视文化挣扎时代的精神历程。程文超以现代性为主要理论框架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过对欲望叙述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分析,思考21世纪中国的文化重构,显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诗学生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2.
新中国成立后,作家被纳入“单位”的体制之中,他们与报刊、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为金钱写作,作家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转换叙事模式,为工农兵服务,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生产的显著特征。尽管作家的总体待遇、经济条件得到了提高,但在一个“泛政治化”的社会里,政治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政治上被打倒了,作家的一切待遇都可能落空。  相似文献   
23.
论社会思潮引领与传媒价值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利用可供交流的话语影响受众,渗透到人们心灵和意识的内部,使话语转化为支配受众行动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当代社会思潮传播日益趋向多样化、立体化、平民化,大众传媒是社会思潮引领和价值导向调控的重要载体.面对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环境的变迁,我们应从多学科视阈出发,深入研究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大众传媒的角色和功能,探讨价值导向调控的有效手段,进而推进和谐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24.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90 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命名”活动,透视出此期对文学现象、思潮流派、创作方式等所作的分类、概括、定义以及文学史分期的界定等情况。  相似文献   
25.
《诗经·卫风·氓》的经典意义不在于该诗展示了弃妇的悲剧命运 ,而在于让弃妇以“越轨者”的面目出现 ,倾诉其在婚姻中“嫁非以体”的差谬及其罪有应得 ,并以此作为敦戒他人不可越“礼”的范例。这种让“受害者”自我招供式的现身说法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叙事格式。从现代意义上说 ,它从更深层次上显示了“礼制”对女性生命和精神的双重扼杀。  相似文献   
26.
通过考察"文革"前十七年通俗小说的生产与传播可以看到,在"大众化"叙述话语的背后包含了时代文化的巨大张力.一方面,主流话语对通俗小说以及孕育它的民间通俗文化采取一种拒斥、轻视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各种文化机制改造它们.这样的一种纠葛反映出建国后文学特有的生产和消费的游戏规则,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不同文化力量之间的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27.
陈伟军 《江淮论坛》2006,(5):101-105
受建国后“十七年”舆论环境的影响,作家真切的个人感受与文学规范的威压,形成了一种心态张力。心态张力的矛盾运动,使得一些作家常常陷入自我反省、批判之中。相比较而言,在纠正自我的“偏差”时,来自解放区的作家能较快地适应权力话语的要求,在创作上能一定程度地化解个人感受与文学规范要求之间的张力,把握时代的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