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因子,即创新创业教育受众内因因子、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因子和创新创业氛围因子.三个因子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受众内因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激发和调动受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2.
围绕“人与地”的关系,就现代散文作家为什么要写江南城市、如何写江南城市等问题展开探讨.现代散文作家对江南城市书写的冲动:一是来自写作对象本身,二是源自创作主体的需要.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同一城市的解读所得以及传达千差万别,但是现代散文作家与城市之间的态度基本趋同.虽然散文是对经验世界的叙述,但是它并不排斥作家基于经验世界基础上的对江南城市的想象与记忆.  相似文献   
33.
在模糊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翻译问题.首先从模糊羡的结构层次谈起,然后概括中国古诗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的模糊美特征,接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问题,从而得出汉诗英译的原则应是尽最大努力保留汉诗的意蕴,保留中国文化底蕴中意境的模糊美,使汉诗英译达到传播中国精髓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原始人类在洞壁和陶器上固定了一个形象,不是为了固定这形象的对应自然物,而是在这一自然物中发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意义"(卢辅圣,1990:141)。诗歌中的意象亦然。作为诗歌翻译者,不仅要领会作者的创造力,还要有自己的意象重组并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译者的主体性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创造性也是基于原作,但创造性主体地位既不同于主体性,也不等同于创造性,而是在原作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理想的传神效果。从"人是一切行为的尺度"谈起,探讨诗歌翻译者的创造性主体地位并论证译者就是诗歌翻译的标准。  相似文献   
35.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开始迈向信息社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和载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展,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学领域。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治民主有了新的要求,政治行为因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对政府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政治建设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6.
37.
现阶段,我国对传统聚落和民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缺憾和不足。关于传统聚落形态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也没有现成的研究范式可以套用。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地域、民族、文化、历史、经济等特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理统计分析、城市形态学、历史学、案例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最终建立了以"传统聚落"为载体,以"空间形态"为核心,以"形成机制"为主线的聚落研究方法,从而指导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38.
1982年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村民自治运动在国内已推行了20多年。然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代表的法律权威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却受到了来自乡村权威的挑战,它在权力来源、实施和监督整个过程中影响村民自治运动,甚至操纵法律权威。但乡村权威在乡村法治化进程中并不只有负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制度和相关法律保障的方法加强对乡村权威的控制和引导,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促进乡村权威与法律权威的融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总体评价、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以及各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个体特异性因素、就业发展因子、家庭文体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居住环境因子、生存环境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等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从韦伯到施坚雅的中国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费正清之前主要受欧洲思路的影响,费正清之后,随着"中国中心观"的兴起,美国汉学界采用了跨学科的方法,形成一套影响深远且不同于传统欧洲研究模式的体系.文章在总结比较韦伯、费正清、施坚雅等中国城市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评述它们各自的利弊得失以及各种外来理论在运用于中国本土研究时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