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实现社会科学的新综合,以期达到对人类行为的更好阐释与对人类本质的全面理解,这种必要性已日益为有识之士深切感受并作出了相应努力。由季羡林等中外著名学者合力编撰的《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其中萧国亮所著的《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一书,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家族结构、皇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着力于探索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种层面论述了皇权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探索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是如何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震荡,并揭示了由皇权专制的集权化与家族结构合力形成的社会开放性流动形成了经  相似文献   
42.
人们时常把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归因于商品经济的不发展。然而,近年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社会大变革的帷幕尚未拉开时,中国社会并非没有商品经济因素的存在,而是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把社会的变革仅仅归于某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或不发展,是不妥当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代中,同一种经济形式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内容。本文力图对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因,社会基础及其历史道路作一粗浅的说明。  相似文献   
43.
有关婚姻的素材或事实是由婚姻观念的建构与分类来截获的。不同的婚姻理论对其所涵盖的不同内容的追逐与强调,使人们对婚姻本质的理解和理论阐述充满了歧义性。没有对婚姻本质的解答,不同的婚姻解说无论是“新”与“旧”,还是“对立”与“补充”,仍然不过是在旧有理论平台或框架内的形式变换而已。婚姻是立于生产的基点,对人类性行为的制度规范。婚姻的制度性规范的中心事实或核心指向,是“生育”这一“性”的基础性功能。基于此衍生出对“性”的文化附加,使性的功能不断地被建构出来,产生了联姻机制与性经验机制在重叠中的差异。“婚姻—家庭”这一连续性预设产生了对婚姻理论自身的遮蔽。  相似文献   
44.
近代中国资本关系的发展,为什么未能全面带动起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而滞留于商业资本形态?这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从政治特征、组织力量以及社会意识等方面的附加考察来说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障碍。问题在于,我们是以对中国近代资本关系的经济外特点的附加来说明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资本,以致它本身不能或不愿获得充分的发展;还是在资本本质的同一性基础上,分析导致  相似文献   
45.
人类学形式与实体的方法论实质和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哲学本体论中的重要问题———形式与实体的理论溯源及其方法论实质的深入剖析,重新审视了“普遍性”与“相对性”对于社会实践的深邃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了人类学学科的基本精神及方法论原理,探寻出“关系”和“理解”对于人类学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46.
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德 《民族研究》2006,1(2):10-20
“民族”显现为二重的存在:既是一种对象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又是一种概念的存在。它是在社会事实的动态过程中才得以提升到国家层面,而获得的一个更具总体性的意指范围。正是凭借理论预设,不同的民族理念在彰显民族存在的某种事实的同时,却遮蔽了其他存在的事实。“民族”这一分类概念确实参与了对象实体的真实构造。民族概念的歧义性,反映了不同研究者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论切入点、视野差异以及作为概念载体的语言对所有研究做出的理论预设这一根本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47.
文化产品的性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产品的消费和生产,都在特定时空中受到了某种主导文化价值体系以“普遍性”声言而展开的社会选择的预先规约;文化产品转换的条件在根本上受制于主导文化价值体系的社会选择;它是作为“意义”的传达器而存在的,是叩问人的本质性存在;文化产品在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张力中,表达了文化产品的社会性对其生产所规定的“结构从属性”。文化产品的生产既处于一个通过国家、政治、市场、时尚等等而引入社会控制一切形式的场域中,又蕴藏着冲决现实限制并引发转换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48.
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要素的经济,实质上是已被制度化了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中心问题在于每种生产方式都是和自然的一种交换.本文以生产物质基础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社会关联、生态系统的动态关联3个方面的分析.表明生物物理条件中的有限性、复杂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之间相互关联的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指出生态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和本质精神所蕴涵的一个更为深远的重要贡献在于:既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体生存中不可扬弃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本质联系,也就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9.
生态人类学分析的两个理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伦理”的提法包含了太多的理论含混性 ,解构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同一性。显现为一种悖论的存在。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脱离人的基点。“可持续发展”的提法由于缺乏对主导现存生活方式的经济类型的反思这一重大的缺憾 ,造成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是主导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体系和价值伦理所共同塑造的总体性生存模式。寄托于这种特定生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是没有出路的。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本质联系 ,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研究生态问题的诸多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提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类在整体历史中一个特殊断代上形成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使人类的需要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损害到整个地球包括人类的所有生产存在的条件.文章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人类中心主义作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人的生态系统及其问题,只能以人为基点来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