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如何看待社会学中非马列思主义学术传统和学派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学自取消之日到恢复之时始终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当与看待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和学派的根本态度一样,也必须坚持科学取向。为此,需要“进入”、“化出”和“超越”。客观地看,社会学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学派固然有其偏离科学真理的一面,但 相似文献
22.
赖氨酸是用发酵法生产的一种人体及动物必需氨基酸,被广泛地用于医药、营养食品和饲料等方面。文章概括了近几年用全球微生物发酵生产赖氨酸的概况,并介绍了由基因重组、基因扩增的方法,包括用可检测识别的染色体DNA重组,利用可检测识别的杂交质粒进行目的基因重组,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的重组等生物技术进行的赖氨酸生产菌株的研究进展。对ε-聚赖氨酸这种新型防腐剂、乳化剂、食疗剂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菌的选育及其生产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文章运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检验方法,对烧烤酱料进行评鉴和参数优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QDA法可以有效简便地优先配方和工艺参数,风味酶酶解酱料的感官QDA评分最高,复配酶酶解酱料的QDA最高平均分仅比单用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高2.5分.该方法简便可行,对酶解烧烤酱料不建议使用风味酶和其它蛋白酶复配的方式. 相似文献
24.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这一变动的起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终点则将是整个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告别了对原体制修补、改良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型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型的内容,包含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方面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其中既有从传统到现代的一般共性,也有中国原体制造成的自身 相似文献
25.
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烽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1)
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经济基础的一次深刻转型。在劳动交换关系上是从国家统制的半自然经济转向市场配置的现代商品经济,在劳动占有关系上是从单一的、国家垄断的公有制转向以分散、独立的公有制为主的多元占有制。经济基础的转型决定了我国的道德观念形态必须重建。作者指出,我国原有道德观念形态的核心实质上是国家统制观念,主要倾向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服从国家统制的强调。其所造成的负面后果是社会成员中出现的依附人格和双重人格。文章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等不同社会利益的高度整合和集体精神的基础是契约性机制,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对道德传统的继承和道德理想的坚持,都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为前提。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那就是温州的行业组织。从1999年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中国西服第一闪”到2000年德国世界男装精品博览会的“中国男装第一展”再到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入世第一辩”、反技术壁垒的“民间第一团”、反对欧盟反倾销的“胜诉第一案”等等,组织者都是温州的行业协会。温州的行业组织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本文以温州的行业组织为例,分析行业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一、温州市行业组织的概况1.行业组织的界定。行业组织是以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为主要会员,依照… 相似文献
27.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如何安排香港回归中国,政权交接仪式如何安排?根据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双方达成的协议,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开赴香港,包括防务责任交接在内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如期庄严得体地举行。中方代表赵稷华和英方代表戴维斯共同公布... 相似文献
28.
纵观百年历史风云,近十年的中国又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变时期。无论将历史转变的涵义理解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从半自然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变,或者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这一历史转变时期所显示出的特征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求社会的发展。这是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9.
现在,无论理论或是实践都明白无误地证明了金融因素在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可以消除各种抑制现象,重新发现真实的价格水平,优化资金和其它要素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迅速发展的经济又反过来对金...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公选课模式对高职大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的效果,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营养教育前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对9项基本营养知识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对5项营养态度有了明显端正,对8项营养行为有了明显规范,与营养教育前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特别是"对七大营养素的认识"、"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经常饮水"三大指标的提高最为明显。因此,运用公选课模式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