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们支持商代晚期出现分封制度的观点。本文所考的 36个国家分别被封为侯、伯、亚、子等爵称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与商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或进贡或来朝 ,有的还与商族保持着婚姻关系 ,成为商王十分倚重的力量 ;这些封国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南部和商王畿的东南部 ;封国外侧多方国分布 ,其藩屏王室的目的显而易见 ;全文充分依据卜辞中丰富的历史地理材料 ,对 36个封国的地望及其分布逐一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2.
《周礼》中的农民土地分配问题李雪山《周礼》又名《周官》,是研究先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不仅信而有征,而且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制度,书中土地制度方面的史料较多,故本文以《周礼》中的材料为主,结合考古资料和其它文献资料,试对《周礼》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43.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巨擘,桐城派是近代文章学大宗,作为一位心系中国文学命脉的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与两者都颇有渊源,并对桐城派文论和《文心雕龙》之关系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它们有许多暗合之处。特别是在文体论和文气论两个方面,桐城派文论对《文心雕龙》都有继承和超越。通过对桐城派和《文心雕龙》关系的细致考察和疏通条贯,徐复观希望展现古今文学发展的轨迹,沟通中西文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现代文体论作奠基尝试。  相似文献   
44.
商代行政区划述论李雪山商代行政区划即都鄙问题的研究,由于材料有限,人们在谈到它时往往语焉不详,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多①,但由于殷商都鄙问题,对商代行政区划、历史地理,对西周春秋国野制度的影响等诸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可不察。一、对商代后期“王...  相似文献   
45.
朱光潜是桐城人,与桐城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学理联系。具体表现为,对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因声求气理论和阳刚阴柔诸理论均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这种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学术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即:立足传统,面向现代,融会中西。  相似文献   
46.
史生荣的新作<所谓教授>以一群院校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作铺垫,透过他们头上职称、职务的光环,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存本质.而何秋思则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群体无意识中不同凡响的另类.<所谓教授>以同一舞台的多种角色,让读者敏感地意识到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难以避免的隐性腐败.它从一个较深的层面勾勒出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而唤醒人们对当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追问.  相似文献   
47.
方苞与万斯同是清代著名学者,两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学术史意义深远。方苞所记万斯同史法,为了解浙东史学与《明史》修纂提供独家文献。同时,万斯同传经史之法于方苞,使方氏由古文之学而转向经史之学,并在经史研究中对所传之法有所继承革新。而对于万斯同所传文法,方苞亦发扬光大成为桐城派一脉相承的古文义法。可以说,方苞之学是对万斯同及浙东学派的一个拓展。  相似文献   
48.
近十多年来,我国新时期的微型小说创作获得巨大发展,它逐渐从一种弱小的文学样式,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小说"四大家族"中颇具活力的一员.同时,微型小说作家,也从一种散兵游勇式的业余创作发展成为一支朝气蓬勃、令人刮目相看的专业队伍.一名真正的微型小说作家,不仅在生活积累方面,而且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49.
谢维营教授将毛泽东政治实践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越是重视越得不到正确处理"等背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理论上存在缺陷、逻辑上也不完善.然而,"人民内部矛盾"提法不仅具有自在的逻辑背景,也是毛泽东式的话语体系在特定历史场景下的逻辑表述,其政治实践中为达成个人神圣的具有绝对权威的意志,具有自延安时期以来历史的、逻辑的、一以贯之的联系.  相似文献   
50.
“三农”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所有权问题。当前失地农民的大量产生和土地抛荒现象,使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设计者们意识到,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和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再回避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如果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不是执政党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民主社会的百年方略,就必须面对农村土地流转征用向所有权属市场化变迁的历史潮流。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该从农村土地的货币化开始,而这恰好是土地市场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