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6)
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大都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集中地出现在廿至三十年代巴金的小说中。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不仅生动地概括了中国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一部份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政治和思想的共同特征,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无政府主义早在廿世纪初就被作为“社会主义”新思潮,经留日、留法学生和反清流亡者的介绍传入中国。由于它是披着新思潮和社会主义外衣的小生产者的意识形态,而中国又是拥有广大小资产阶级的国家,所以,它在社会主义各派的思想中曾一度占着优势。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六年,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在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建立,如北京的实社、进化 相似文献
32.
韩立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情绪·心灵·诗语──读《高原雪魂》韩立群在孔繁森事迹的宣传与学习中出现了不少歌颂孔繁森精神的文学作品,其中出版最早,影响最大,感人至深的应是郭保林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据作者说,该书从采访到完稿仅用三个半月时间,在撰写中他的心灵震颤涌流,始... 相似文献
33.
为了坚持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特点,确立师范生的培养规格,我院中文系针对“师范性”这一核心课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提高职业基本技能为目的、以实际训练为中心的基本功训练体系;中学语文教师素质培养规程。 相似文献
34.
<正> 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论题材人物的广阔性,沈从文应首屈一指。但他写得最成功的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则是自然女性。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历史性特征。新旧社会力量斗争构成的社会关系不仅成为新文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被认为是人物性格及环境典型化的主要尺度。这种倾向表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则是几乎所有女性性格均被描写为某种社会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表者,她们的生存环境都是由支配她们的社会关系所构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和子君,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三个叛逆的女性”,便都是代表着某种道德力量而又受道德力量支配的人物。这种普遍的社会性倾向成为新文学矢志不移的发展方向,至3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更增加了革命的色彩。于是继“五四”时代的道德女性,又出现了革命女性。茅盾在《蚀》、《虹》等小说中所塑造的就是这类女性的典型。沈从文笔下的自然女性完全是另一类性格。在这些性格中社会性已淡化,而自然性则成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5.
明代出现了一大批《诗经》名物著作,而在众多注疏中,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以引用材料广博、分类精细、详于考辨为四库馆臣所赞赏.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在《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显著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6.
韩立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4-69
女性主义文学的丁玲时代是女性主义艰难实践的时代,女性主义实践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都是在女性主义启蒙思想影响下走上叛逆道路,又经五四运动落潮后痛苦反思而趋于自觉和成熟的;她们继承了五四叛逆女性反抗男性法权的精神,而又走出个性主义反抗的囹圄,把投身于社会实践视为实现女性主义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丁玲是这个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家,她的实践道路体现着女性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6)
出身于败落将门之后的沈从文,从少年时就跻身子湘西土著部队充当文职小兵。6年军旅生活使他生命的根深扎进特异的军人世界,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小说创作是首先从描写这段军旅生活开始的,31篇军旅作品中有21篇发表于他步入文坛的第一阶段(1925—1930年)。这些小说生动描写了从清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军界各类人事,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军人世界,以内容的丰富,人生感悟的深切和审视现实角度的独特,显示了作者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8.
韩立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
<正> 真切细微的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他的小说不追求人物外在行为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与完整性,而注意刻划人物内在心灵的特征,表现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心理描写的深化、外化和虚化是他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所谓心理描写的深化,是指把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化到人物意识活动的领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意识冲突.所谓心理描写的外化,即描写心理活动在外在事物上的反射,通过人物外在言 相似文献
39.
本文探讨了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结构层次,所含的历史精神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人民意识是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总体意识,构成总体意识的是政治、伦理和哲学三个意识层次,仁道意识、利他意识和本体意识是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民意识实质上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精神,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人道主义是其最完备的体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进步性、一贯性和悲剧性;人民意识虽是历史的精神,但归根结蒂是现实的反映,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以人民为本位的时代精神在历史人物心灵中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读者心灵上的反映,便是强烈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40.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文体作家。他始终把新结构形式的创造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说:“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全到。……我还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按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后记》)这个宗旨体现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形成其小说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特点。他的小说结构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看下述三种结构形式最为普遍也最具特色。这便是:双线式结构,镶嵌式结构和流动式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