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有生气的时代多是勇于试验新体裁和新风格的时代”,由此,胡适以西方文学名著为范本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诸方面提出了中国新文学的文体建设理论体系。胡适文体建设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批评原则可以用“解放”和“创造”概括。胡适既是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理论倡导者,又是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积极实验者,其对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42.
“同情的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恋爱心态,它是平民主义思潮在感情世界的反应与体现。《啼笑因缘》中樊家树与沈凤喜的爱情发端于“同情的爱”,具有平民主义理想内涵,是与以金钱权力为本位的爱情观及其支配下的世俗婚恋行为相对立的理想主义爱情。但在金钱权力统治的市民社会,这样的爱情却必然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经历痛苦挣扎后而走向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43.
沈从文小说中人物浩繁,但大致可归并为两大类:一是城市人性格,一是乡下人性格。此两类性格各有其总体特征,形成鲜明对照。乡下人性格也就是具有湘西地方特点的湘西性格,其中以军人与水手为最多。这些性格寄托着作者独特的美学理想,主要由三种类型的性格构成:(一) “虎雏”型;(二) “牛马”型;(三)童心型。这三类性格所形成的湘西性格的总体特征是勇敢雄强朴素踏实。作者认为这特征所表现的是作  相似文献   
44.
一、主题思想关于《故乡》的主题思想,说法不一致。目前流行的是:一,通过“我”和闰土重逢时所表现的隔膜和痛苦,“揭示了阶级社会的罪恶”,提出对没有阶级压迫的“新生活的希望”;二,通过“故乡如故”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指示人们寻求新的革命道路。我们认为,《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闰土一家三代反复着同样生活道路的事实,指出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是农民不能改变奴隶命运的主要原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改变劳动农民奴隶命运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归纳,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5.
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对语文学科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第一个贡献是明确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第二个贡献是建立并开拓了语文学科的范畴和内容体系,包括文章学、阅读学、口语表达学等方面。这些方面又都可以细分为若干支脉。胡适是中国现代语文与语文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4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是中国文化转型期。中国文化在此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转变。作为这历史转变完成的标志便是由一批新型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知识者组成的文化队伍的产生。郭沫若正是这支新文化队伍中最典型的代表者。在文化转型期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换的内在因素是传统型知识者深刻的危机感和由此产生的改革要求;外在因素则是开放条件下外来文化的撞击和影响。新文化的诞生有赖于上  相似文献   
47.
<正> 约翰·霍华德·劳逊认为:"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这种社会性冲突在悲剧作品中则集中表现为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同社会必然性的冲突.郭沫若的历史悲剧,不仅具有这一基本特征,而且在表现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同社会必然性的冲突的形式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传统特点.这特点,用作者的话来概括,便是:"除……心理描写的深化之外,'情节曲折'而近情近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换句话说,郭沫若历史悲剧的戏剧冲突是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化、曲折的情节和强烈的刺激来表现的,即通过心理描写的深化,表现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及其形成的基础;以情节的曲折,显示冲突的酝酿发展;用刺激的强烈,达到戏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