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44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81.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将从政治权利、财产权、城乡公平及迁徒就业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482.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 2 0 0 2年中国农村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进展情况 ,这些问题包括农民生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农村法治、农村税费改革、村民自治、乡镇机构改革、城镇化等 ,并对 2 0 0 3年农村形势的走向提出了预测和展望。中国农村形势与过去相比 ,表现得更为复杂、问题之间关联性增大 ,而且 ,农村问题同与农村外部环境的关联更密切  相似文献   
483.
高速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将遭受越来越多的风险冲击及损害。如何更加全面地理解乡村风险及其损害的特征,并从风险管理过程的视角理清应对乡村风险损害的策略?成为亟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回应的研究问题。基于秦巴山区SY县的案例研究发现:乡村不仅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农业生产风险的挑战,也同样面临高速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风险和市场经济风险,这些风险类型的具体样态复杂多元,在风险损害单元、边界、方式和周期方面呈现多样性、模糊性、未知性和差异性特征。为应对这些复杂的风险损害的影响,基层政府可以从风险管理的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阶段出发,加深对风险的重视和协同应对,在乡村振兴项目过程嵌入风险管理思维,加强农村和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和社会主体共同开发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84.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为迅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实现贫困治理目标,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超常规的治理手段来应对深度贫困问题。基于黔西南B镇的治理实践,考察“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路径及其后果,发现在“扶贫包干制”中,地方党委通过政治动员将脱贫攻坚转变成政治任务,通过制度嵌入和精英下沉的方式实现制度重组与资源整合,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扶贫任务,实现贫困治理目标。“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后果便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与行政的有机结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扶贫包干制”能够快速实现贫困治理目标,在应对“极贫乡镇”的贫困治理时具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扶贫包干制”所具有的临时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消解了地方组织的公共性,并非一种长效的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85.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还是生态与政治权利问题,贫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本研究以高覆盖率(我国西部6省11县20个贫困村)、大样本(200多户)农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现状、程度及特征,为今后扶贫政策的更有效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86.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依靠乡村自组织地深度参与,以产业升级实现村庄整体性变迁。这与村社理性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村社理性中反复博弈、完全信息、有效制约等工具功能,不仅可以降低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还有助于建立利益结合紧密的合作组织,为乡村振兴打下统的基础。而具有血缘和村落共同体文化认同的村社理性,在治理上具有保护型的特征,有利于乡村深度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村社理性中的熟人社会的特质,模糊化利益,使得乡村可以通过内部化机制化解外部经济风险,对乡村的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村社理性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