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9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53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006篇
社会学   154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新”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学科融合、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需要从多学科交叉融合入手,解决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协调创新性、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配套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该文提出中医文化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整合多学科资源,设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设计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创新教学模式;融入新媒体、新技术,强化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62.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职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个体的自我管理和人力资源层面的组织管理能够助力职业生涯发展,实现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双向互动、互惠双赢,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63.
64.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方向,其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是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研究的文献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文献数量及城市发展背景,梳理研究历程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继而结合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视角,讨论现有研究中的主要路径与手段;随后对空间环境影响要素进行梳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影响行人行为心理的地下空间环境要素体系,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与情感需求。最后总结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对象单一、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针对长期停留人员影响特性研究、视角多元化交叉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建成后的地下空间环境评价进行反馈与长期监控,为今后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基于自媒体时代较强的交互性,已公开的个人信息虽已丧失私密性,但其后续利用行为仍应遵循合理性要求,合理性的剖析应以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基准。而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后续利用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尚无定论,其根源在于未能厘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即界定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利用是否构罪,需判断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侵犯该罪规制的法益。经论证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制的法益应为公民信息自决权,而公民信息自决权中蕴含的个人自治法益观对于正确限定刑法上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界限有重要意义。基于个罪中超个人法益必然导向背后具体个人法益之考量,为界定刑法中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范畴,应提倡以尊崇个人自治的法益观为前提,以激活信息自决权的行使为手段,依据《刑法》第253条的规定,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通过辩证性审视前置法相关规定中已公开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路径的优劣,创新性地提出“场景式判断+知情同意”融合式刑法规制举措。即根据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后续利用是否从低风险场景僭越到高风险场景进行判断,如若不是,则信息处理者的行为属于合理利用;如若是,则需进一步判断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是否取得信息...  相似文献   
66.
红木工艺品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典雅的造型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永恒经典。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边境地区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人们的现代生活和审美趣味多样化的今天,游客更期待具有民族文化的而有收藏价值的美术工艺品,传承和发扬广西边境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与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依托传统工艺品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境界,以真情注入工艺品表达出自然、淳朴的民族传统美术文化意境。开拓性的开发区域红木旅游工艺品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文章主要从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角度分析幼儿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运用乔姆斯基的语言天生说和语言学习临界期的观点,得出儿童学习语言具有成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并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证实此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及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幼儿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幼儿双语教学,并结合本地区在师资等教育资源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双语教学,以促进我国幼儿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除"四害"运动主要是清除以"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主的病源生物.除"四害"运动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末期阶段.除"四害"运动对于消灭疾病的传播、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生物学角度、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及生态文明方面进行分析,除"四害"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9.
论健全我国公民环境权保护法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规定存在缺陷,其一,我国现有法律对公民环境权保护不足,其二,民法对公民环境权保护不足。我们应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确认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法律权利,以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70.
一九八七年法国出版了老舍的杰出小说《离婚》,译者保尔·巴迪与李诏华把书名意译为《半开的樊笼》,此乃一绝。它与当代女作家谌容的《懒得离婚》所共同表现的欲离婚终不能离的悲剧都发生在这“半开的樊笼”中。这是一种现代人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剧。因为倘这樊笼终日紧闭,笼中人会因无以获取一个新的生存参照系而感到自己活得没意思;倘这樊笼四门大开,笼中人自可以从中跃出,立时呼入现代清新自由的空气。正是樊笼之“半开”影响了中国人现代的生存处境,影响了现代与当代人诸种大大小小悲剧的文化心态的动因。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