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江南乡村的躁动:作为文本和历史场景的鲁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祝福》等小说文本作为历史场景,采纳人类学的方法,结合鲁迅本身的宗教观与思想发展状况、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史线索,探讨其中隐含的儒教、道教、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潜对话”命题。  相似文献   
22.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空前艰巨的长期历史任务.它所关涉的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更是生态的问题.事实上,西部要开发,生态要先行.  相似文献   
23.
社会的成熟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更是一个社会作为整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社会以及和谐社会这样的概念。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经济资本,也需要政治或政府力量,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倘若将这些社会资源和力量视为社会资本,宗教无疑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1996年国务院《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的数据,中国的宗教信徒有1亿多人①,本可以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但事实上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场景中却很少看到宗教的参与。福利慈善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社会成熟的程度,其中除了政府理所应当扮演的主导角色外,也是社会参与的最为广泛的领域。本文将福利慈善放置于社会发展的大场景之下来进行考察,从对宗教参与福利慈善的历史、现状的讨论开始,进而从宗教自身的角度来考察其对于社会参与的内在要求,最终探讨宗教在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参与之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24.
焦虑、恐惧与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恐惧的情感"状态"属性相比,焦虑更被认为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相应的,与对真实存在的、大众想象的、或被认为存在的风险的恐惧不同,焦虑的重心不在于风险,而在于对于风险的无法控制、预期和掌控。本文梳理了社会学与人类学所关注的恐惧、焦虑与风险的社会生产过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进而探讨了其凸显的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5.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艾滋病流行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 1 985年中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在中国迅速传播和流行。时间虽短 ,流行速度却极快。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 ,对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流行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原因及艾滋病防治工程诸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6.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已经不能回到过去。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过去”总怀有一种莫名的乡愁。我们用对过去的怀念来表达对现在的不满,我们也试图去发现历史以便建构起我们现在的意义。因此,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难以厘清的关系中,我们的现在是历史中的现在,而我们的历史却又同时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7.
文学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应该属于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新学派,基本属于文化学范畴;而人类学领域内的文学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人类学目前存在更多的是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够".首先,人类学界对文学人类学的关注不够;其自然结果就是投入不够(指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其三是理论建构不够,本土的和西方理论介绍均着力不够.  相似文献   
28.
身份自觉:经验性宗教研究的田野工作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工作本身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者一旦进入田野就已经开始了其经验性研究。在田野工作中,研究者的视角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影响。研究者必须防止自身对于世界和事件的意义性观点来取代被采访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9.
杜蒙的文明社会研究主要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于印度社会卡斯特的研究,其二是对于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研究。他以印度与西方互为镜子,彼此观照。通过比较研究,杜蒙指出,印度社会与近代西方社会背后有着两种不同的至高价值,前者的为阶序,后者的为平等。阶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其核心是对差异的包容。平等是近代西方追求的至高价值,然而当这种平等滑向极致或将平等简单等同于完全一致时,往往会出现排斥甚至抹杀差异的情况。在杜蒙看来,在追求极致平等的路上,西方人却将原本重要的差异忽略了。所以杜蒙提倡阶序理论,强调对于多元、差异的包容,因为真正的阶序意味着对差异真正的包容。  相似文献   
30.
黄剑波  梅汝阳 《社会》2023,(4):97-128
舆论支配既是卢梭阐释社会状态的关键,也是涂尔干分析社会事实的重要参照物。借助舆论议题,涂尔干在改造自身解释系统的同时再造了卢梭的社会学说。卢梭认为,舆论是社会堕落的根源,需经由立法者的引导才能变成政治创制的基石。在早期的社会形态学路径中,涂尔干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了舆论、法律与社会类型的关系,在否定卢梭人性基点的同时强调了社会对人性的提升作用。为摆脱“决定论”色彩,涂尔干在与塔尔德的论战中为舆论机制纳入个体同意的条件,使社会成为符合个体本性的自然约束。在集体表象视角下,涂尔干彻底倒置了卢梭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等级序列,将社会从“压制本性”的人性枷锁修正为“提升本性”的文明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