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文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理论思维、理论观念和理论观点三个层面 ,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 ,推动法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深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思维层面上 ,十六大报告总结概括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就是六个字 ,创新、发展、改革。关于创新问题 ,报告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报告旗帜鲜明地驳斥和否定了“左”的和右的政治思维倾向 ,特别是“左”的政治思维倾向 ,激励我们以突破前人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新境… 相似文献
12.
黄文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立法实践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立法体制、法律体系、立法原则、立法政策、立法质量等方面的认识成果。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论,是中国法学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以个人(公民)权利与国家(政府)权力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美国的自由主义宪政理论出发历史地考察美国劳动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劳动自由"概念为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劳动自由"的思想内涵和劳动权的理念变迁。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在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所提出和发展的各种法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要把这些理论成果整合构建为一个结构严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体系,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和法学的角度看,中国近20年的改革实践乃是一场活生生的、深层次的法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发展运动。20年来,社会的发展呼唤、驱动法律的发展,法律的发展回应、促进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社会、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上呈现出良性的的互动关系。以法律的发展与市...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探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致力于构建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法治文明。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既吸纳了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又超越了既往法治文明形态。从根本属性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践行民主、反映民意、保障民权、改善民生、赢得民心贯穿于法治运行全过程,充分彰显中华法治文明的人民性。从体制构架看,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确立起既有集中统一又有分工负责、既有协作又有制约、既有公正又有效率的新法治体制。从价值理念看,坚持高位阶价值观,容纳更为多元的价值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想,建立起更高境界的法律价值体系。从创新动能看,坚持科技引领,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把科技伟力转化为法治伟力,开辟出更加美好的未来法治图景。从规模效能看,坚持“大法治观”,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新型法治样态,展现出中华法治文明的大视野大格局。 相似文献
19.
黄文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
西方法理学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十分深刻。由于语言对学术传播的决定性影响 ,在西方三种法理学中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影响最大。在论题、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 ,英美法理学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和学术传统的不同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甚微。其实 ,英美法理学的学术风格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解决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 ,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的泛化和滥用是公共利益的政治法律实践中最具危险性的现象.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共利益内涵界定上的抽象、宏观、含糊,是助长公共利益的泛化和滥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对公共利益做出一种更为具体、微观、清晰的界定,成为近年来理论界持续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法哲学角度描述式地把公共利益内涵界定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公共利益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多数性、个人利益的还原性、利益享有的公用性,从而为公共利益的讨论开放出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