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化的同化对加拿大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加拿大 1996年移民数据 ,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模型分析方法 ,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同化对移民居住方式的选择有显著作用 ,表现为移民时间越早的移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倾向越强 ;文化同化速度的快慢对不同种族来源的移民来说是不同的。该文认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与子女合住仍然是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三)齐明珠一、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德国是世界上开创社会保障制度的鼻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将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1883年5月31日,帝国国会经过辩论,以多数票通过了《医疗保险法》,并于同年12月1日正...  相似文献   
13.
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预测北京2021—2035年劳动力供需趋势对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北京户籍人口每年净迁入水平与外来人口规模,即在基准预测方案下,即使在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和就业需求弹性持续下降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下降。在提高户籍净迁入与外来人口规模的高方案下,劳动力供给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无论是基准方案还是高方案,2021—2035年,25—44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规模都将持续下降,而45—64岁组大龄劳动力规模都将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剧。在此基础上,探索劳动力供需平衡实现路径,发现大幅提高45—64岁组劳动参与率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劳动力供给的途径,同时提升劳动生产率是减少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最后,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政策建议:供给方面,推动大龄劳动年龄人口与女性人口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规模,同时,增加教育投入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效率;需求方面,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降低就业弹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制约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都市人口承载力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在理清大都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目前影响人口承载力的主要问题和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咨询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背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人口与经济背景,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经济保障三个主渠道分别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长期通过大家庭、社区互助和其他非正规机制得到照顾,但非正规养老制度的作用正在降低。而由政府支持的正规机制问题重重,由市场参与的个人保障行为则刚刚起步。本文提出了在遵循保护老年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选择建立包含大量积累成份的多支柱养老体制及其他对策。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危机,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婚育意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前言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和妇女生育率都已降到较低水平,这主要应归功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但是,生育模式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即生育率持续地在低水平上稳定,却不是由简单的行政或经济措施就能做到的,而必须以妇女婚育观念现代化为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处在新旧交替转换的异常活跃时期,巨大的社会变化将对妇女的婚育意愿产生怎样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实行会不会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不利的方面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可以了解现行生育政策被群众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