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6篇 |
免费 | 213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0篇 |
民族学 | 55篇 |
人口学 | 51篇 |
丛书文集 | 462篇 |
理论方法论 | 193篇 |
综合类 | 4220篇 |
社会学 | 27篇 |
统计学 | 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302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430篇 |
2008年 | 423篇 |
2007年 | 420篇 |
2006年 | 402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191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段吉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73-73
现代美学的诞生是一个在艺术、哲学、政治三者之间混杂的存在。但长期以来,美学的主要危机在于,它几乎一直被作为自律性的艺术理论而备受指责,而其与西方现代性筹划之间的混杂关系也多被视作政治浪漫派的乌托邦梦想。因此,现有的审美政治思考一般以“美学”作为反向的起点,其中,以韦尔施为代表的认识论美学、以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的否定美学、以审美意识形态批判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构成了“反美学”的主要路径,同时也形成了审美政治的几种基本关系模式。近年来的回归美学的思潮,再次将美学推至浪漫主义和哲学美学的原生性场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的审美共同体视域将成为审美政治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962.
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伟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70-73
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根据高校招生工作的具体特点 ,按照管理高效化的要求 ,利用计算机工具研究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阐明系统目标、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3.
采用汇文系统实现统编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4):439-441
统一编目工作是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与标准化的重要技术,笔者从采用汇文系统进行统编工作的实践尝试中,探讨了统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64.
965.
走向未来的藏语文--从其现状趋势及主客观条件看藏语文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藏语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制度保障、人口与地域条件以及藏语文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等方面 ,就藏语文的未来命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 ,藏语文将与时偕进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与世界对话。藏语文的前途将更加光辉而灿烂。 相似文献
966.
967.
谢维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4,79
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 ?弄清这个问题非常必要。文章认为 ,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其作为生产力有着自身的特征 ,其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八个方面。认清社会科学是生产力 ,对繁荣社会科学 ,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8.
谢遐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79-86
本文从经验的角度分析民间组织在中国兴起的多元动力,发育民间组织是中国社会发育的主题.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的背景,这决定民间组织在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和党组织的关系,全球化的背景又决定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必然与国际民间组织和外国政府、企业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其发展途径不一致,本文根据中国民间组织的存在状态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指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发展中国民间组织的关键问题,即资源和政府意识. 相似文献
969.
谢建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77-78
英、汉、日语言文化由于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结构等状况上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话语隐涵 ,其话语人称、话语情境及话语行为分别隐涵英美民族自本位、汉民族自他本位、日本民族他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