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更新,使得青少年在社会化和道德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道德心理的惶惑和焦虑状态之中。一、青少年道德意识结构的一般规律从青少年个体发生的视角来观察就会发现,在他们道德意识由他律向自律转换的全过程中,清楚地表明了与其身心不断成熟而相适应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教育价值制导目标俞世伟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全面展开,将社会导入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各种新的价值观纷纷出现,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各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人以往只能在整体规范中找“个性”,“人海战...  相似文献   
3.
俞世伟 《社会科学》2001,(11):25-29
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 ,不仅强化着人类发展现代文明的信心 ,而且使人们深深的相信 ,只要有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就会有幸福的生活。可是 ,这种信念在进入 2 0世纪中叶后 ,就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 :战争的破坏 ,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的报复等等。发展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初衷本来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可倾刻间就可以使一座城市毁灭的核弹头 ,灰蒙蒙的天空和污浊不堪的河水 ,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人类深深地陷入了科技发展是否能为自身获取更大自由和幸福价值的困惑之中。现代文明遇到了许多困难 ,人…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社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与之相应的是一整套严格而又单一的社会行为评判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多维需求的社会行为进行着非此即彼的两极简单评判,即符合社会规范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嬗变,这一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社会评判体系已逐渐失去它所具有的客观评判功能,无法涵盖呈多元化状态的个体社会行为,进而又直接影响着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社会控制功能。与此同时,非公有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中自由流动资源的增多,扩大了行为个体自由活动的空间,个人对国家的依附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显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数字中国发展的新蓝图,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但是,由于缺乏数字素养和日常生活实践的充分表达,老年群体面临"数字鸿沟"问题,这也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道障碍,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文章从老年人数字社会排斥的理论指向和现实问题出发,在老年人现实生活经验与实践中分析社会排斥的根源,探讨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可能路径与未来方向。文章以65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四个社区的老年人居住家庭和所属社区开展实地调查。调查发现,以数字技术的变革为驱动的数字社会重塑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模式,重建了人们的社会联结纽带。这一点,在老年群体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融入数字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数字鸿沟"限制,该群体受到了社会排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需要全面理解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全面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和智能化以及社会个体化的现实。剖析老年群体在结构性排斥的驱动下,经由主体建构与策略选择共同作用下"复合型排斥"的生成机制。基于此,应当从社会、社区与个体的多维融合视野出发,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完善数字社会和数字中国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政府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社区组织化建设,激发银发活力,再造老年人的主体性来消解社会排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思维认识的缺憾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变革将社会导入一个资源重新配制进而达到有效利用的实践进程 ,以期望建构出更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运作形式。这一实践进程自身不仅只是经济资源配制方式的变化 ,同时也应该是思维认识方式的深刻变化进程。为此 ,这一实践进程需要法律与秩序的支持 ,还需要有超越变革之前程式化思维方式的新思维 ,以开发出与这一实践进程协调的思维认识资源 ,并使之具有统摄多元化社会变革进程的思维向度。无疑 ,这是我们完成现时代哲学思维并使自身思维认识完善化的主要任务 ,也是新世纪哲学思维的高度要求和对旧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多元化,对于处在特殊身心结构、道德意识正由他律向自律转换的青少年,来势就更为迅猛和难以适应,使得他们在自身社会化和道德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常常处于道德心理的惶惑和焦虑状态之中。本文从青少年道德意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入手,探究了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新变化特点。提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伦理道德体系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世伟 《社会科学》2005,(9):139-143
道德规范、德性和德行的实践价值,只有在三者动态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得到修正,进而使道德主体接受、理解并且内化.这一动态的实践价值通过主体行为的践履将知、情、意的关系统一起来.如果德性与德行不能保持一致,则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就需要得到社会伦理秩序与伦理氛围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完善社会控制系统对德行代价补偿的激励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行为选择作为一种现实的活动 ,不仅仅是通常所简单认为的那种内心善恶搏斗 ,同时也是道德主体复杂的利益计虑。加之 ,市场经济肯定功利价值追求的合理性 ,并将它提升为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念之一。这种再社会化的现实 ,要求我们完善社会控制的整合功能 ,而要做到这一点 ,仅仅依靠传统社会控制系统中的限定和制约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包含对德行代价补偿的激励功能。笔者认为 ,对社会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全面理解 ,不应停留在被动地对行为主体进行单一功能的限定或约束 ,即你们只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还应建构在控制体系中的激励功…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和硬实力构成了一个国家崛起之躯的两臂。硬实力来自于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能力;而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乃至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综合指数。21世纪,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利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已被国际学者称为“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并称。中国应充分利用软实力的两大资源,切实从政治文化层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确立和完善中华民族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壮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使其成为中国崛起的合力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