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行政学经历了研究领域从相对集中到多元化发展过程,通过对《中国行政管理》这一行政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刊登的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评估可以发现:我国行政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明显的主题转型,研究的学理性在不断加强而行政性在逐渐减弱,对行政管理实践有着强烈的依托。但是,应当注意我国行政学研究还存在着对研究方法的弱关注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用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重功能.根据运作主体属性的不同,国际上社会信用体系表现为市场式、公共管理式、会员制三种模式,区别在于治理主体.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入手,研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有效途径.根据我国当前的信用建设情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运用治理的多中心理念,及协同的整体性思想,分类、分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化理论以欧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为实践样本,本质是普遍论视野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面对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探索,西方传统现代化理论的适应性遭到质疑,现代化理论需要在相对主义范式下进行研究。比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可以发现,拉美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一直在依附与自主、威权与民主之间摇摆;而东亚国家和地区则走向了一条“强政府”策略下的压缩式现代化道路。各种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表明,基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必然是多元的,而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国家主导的内生性发展是一种高效的发展模式,而中国正是依靠这一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转型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复杂性系统,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上,这就使得结构功能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历史维度来看,虽然有社会力量的介入,但国家(政府)始终是传统治理体系的“主力军”。而面对一个现代转型社会,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应该更加多元化,行为边界更加清晰化,并且在要素行动的同时形塑国家治理的价值观念,为治理体系提供稳定的文化支撑。但在治理要素的耦合过程中要正视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张力,通过要素调节实现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