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作为魏晋言意之辨的主要环节,荀粲论微言尽意在玄学思潮大背景下的意义不容忽视。荀粲的言意观体现了他对抽象义理之关切,这种关切预示着汉代章句之学向玄学的转向。与汉儒相比,荀粲视六经为糠秕,是对经学之大胆挑战;而标出言道之旨趣,实乃玄学之发端。此外,过往前贤对荀粲思想存在一些误解,此类误解直接造成了如今我们理解魏晋言意之辨总体面貌的偏差。质言之,过往的研究大多就言尽不尽意问题措思,殊不知,言如何尽意才是荀粲等魏晋思想家们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弼 《老子注》一向被视为是对 《老子》思想最具哲学意味的阐发,其贡献在于将《老子》的思想以更为概念化、理论化的方式呈现。从 《老子》关于教化与自化的论述出发,展示王弼注如何将此论述收摄到他所提出的 “无”的概念及 “以无为本”的命题之下,以及王弼如何通过“有形”“无形”之辨的论述来撑起他要建构的新的理论言说系统。  相似文献   
3.
王弼对言说问题的论述在其各类著述中一以贯之,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他对言为何不尽意的问题作了正面响应,这一响应又同名号与称谓的界定相关联。对名号与称谓的划分和使用,恰是为了理解和认识本体之无的需要所作之思考。王弼认为名号与称谓的区别在于使用之不同,亦即他们发挥的言说效用不同。因此,只有首先清楚如何看待语言的运用,才不至于陷入言说的圈套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