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宋朝海商在中外关系中的作用黄纯艳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舶商。宋代海外贸易是我国海外贸易史中的一个高潮。其中的推波助澜之功主要归之于那些航行于东西大洋的海商。由于两宋特殊的历史条件,海商空前地兴盛和活跃,并在当时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  相似文献   
2.
宋代来华外商述论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海商贸易占据主导,政府贸易的地位衰弱。中国海商和来华外商的人数和贸易规模都为史所不及。宋代中国海商的情况笔者已撰文论述(文见《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本文拟对来华外商作一专...  相似文献   
3.
南宋东南茶法是宋代茶法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者们多强调其对政和茶法的继承,而缺乏对其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实际上,南宋茶法主要只继承了政和茶法以引榷茶的基本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独具特色,多与政和茶法不同。南宋东南茶法实行三务发卖、地方发卖、州县配额的卖引制度,每引贩茶重量减少而引价提高,引外征敛增多,茶利高度集中,反映了其灵活、苛细、集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北宋榷茶制度产生于建隆三年,其始为禁榷自新春北销的江南茶。乾德。年扩大为对所有江南北销茶的禁榷。乾德二年茶法仍仅针对江南北销茶,淮南茶的禁榷始于乾德三年。太平兴国二年开始将榷茶制推行于统一后除川。陕、广南外的江南诸路。雍熙三年茶叶首次用于沿边折中,但规模有限,未对茶法产生大的影响。至道二年以前的太宗朝茶法改革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茶叶停积难售的弊病,为此,端拱二年张泊提出“通商法”,实即贴射法,淳化三年贴射法实行于淮南。淳化四年刘式改革江南法仍是交引法,而不是贴射法,至道初陈恕再改江南茶法,是恢复榷货务卖茶制,不是三说法。刘式、陈恕茶法也是为了解决茶叶停积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宋发运使始见于建隆二年,从临时性的多处并设,逐步发展为江淮和三门白波两处稳定设置。江淮发运使也经历了由在京师分水、陆两司设置,到在淮南合为一司设置的演变过程。宋初设三门发运,太平兴国五年正式置使,至北宋末始终不罢。南宋发运使虽然发生了很大转变,但直至南宋末仍然设置。  相似文献   
6.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读书,生命在于音乐”。言以明志,十八个字里,闪耀着熊锡元教授生命的活力,蕴含着一位学者的情趣和思想境界。 在大学这块园地里,熊老辛勤耕耘半个世纪,他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民族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了两部专著,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其中《民族理论基础》一书,为民族理  相似文献   
7.
宋代朝贡贸易中的回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宋代朝贡贸易中回赐的构成,可以清楚地了解贡赐双方的得失和态度.朝贡国可以获得贡物折价和贡物折价以外的加赐、国王(或首领)礼物、使节赏赐等特别赐予,说明宋朝在贡赐贸易中仍是厚往薄来的.宋朝出于处理现实国际关系和解说自身正统地位的需要,把贡赐贸易作为维持朝贡体系的重要手段.但总体上两宋对贡赐贸易的态度都更趋务实,采取了若干减少回赐的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宋西北沿边的入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入中成为宋政府解决军需财用的重要办法,在西北沿边军需供给中更成为主要手段。西北沿边的入中物品并不限于粮草,还有茶、盐、布帛、瓦木铁器等。折中的方法频繁变化,主要可分为折物、折钱和折钞三种。西北沿边的入中对茶盐政策、国家财政、商品贸易、市场物价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纯艳 《中州学刊》2004,(6):112-116
宋代的登闻鼓院和登闻鼓检院是在唐代登闻鼓和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宋代登闻鼓机构接受民间人士的上诉、举告、请愿、自荐、议论军国大事等方面的进状,成为官僚系统以外国家联系民间社会、获取民间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僚制度的补充,在实际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熙宁战争与宋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熙宁战争是宋朝主动策划的意欲统一交趾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引发,既来自王安石和宋神宗统一交趾的计划,也受到宋初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它以宋朝的失败而结束,原因在于宋朝的战术失误、将帅不和及粮草不继等,也暴露了宋朝军事制度的痼疾。熙宁战争使宋朝放弃了宋初以来的统一交趾的战略目标,转而实行以经济贸易为主的政策;也改变了宋朝联合占城,抑制交趾的三国关系格局,占城转而疏离宋朝,臣服于交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