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5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88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265篇 |
理论方法论 | 165篇 |
综合类 | 482篇 |
社会学 | 81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5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清人胡文英《屈骚指掌》在《离骚》题解中说:“《离骚》先述祖、父,中及其姊,末曰‘国无人’。玩其严整,应是初被疏放时回秭归故居所作。”虽胡氏所谓“初被疏放”及“回秭归故居”之说缺乏根据,但他意识到了《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有关,却不能不说是卓识。我在《<离骚>的创作时地》一文中已论证了《离骚》作于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汉北之后的两三年中,具体说来当作于二十五年到二十七年之间。《抽思》中说的“江潭”,当 相似文献
102.
103.
赵逵夫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8
由于统治者对赋创作的引导,南朝赋创作题材狭隘,思想境界不高、多缺乏社会现实意义,但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有些题材的开掘比前为深,山水赋、田园赋和反映社会变革及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抒发作家个人情怀的作品都产生了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南朝赋也与其抒情化、诗化的趋向相一致,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朝赋数量少,但南朝作家入北,南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上积累的经验与北方刚毅之气及作家之思乡情绪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些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作品。从赋的总体发展趋向来说,整个南北朝时代,是一个逐渐抒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诗化的过程,从艺术表现方面说,南北朝也是赋在形式上进一步美化的过程。南北朝赋在开拓和深掘题材、挖掘汉语艺术表现功能方面,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新寻找自己的发展目标方面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10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研究了战争胜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证了关于经济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觉悟和组织性在取得胜利中的地位,阐述了战争中精神因素作为深刻社会的、阶级的,因而也是政治的现象的特点。列宁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战争胜利的思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和其后我国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续发展。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伟大卫国战争是对新制度的严峻考验,它光荣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苏联人民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维埃国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05.
在历史研究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史学家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就使我们能够从60年代起实现研究课题数量上的飞跃,能够以综合著作论述党的经济组织工作。首先出现了专门论述工人阶级历史的书籍。虽然它们是以通俗历史方式写成的,但书中对工业领域中党组织的工作极为重视。这些书籍第一次根据全苏资料阐述战争初期改造工业的全盘问题,反映经济使党的领导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也试图说明联共(布)中央指派的大型企业党组织负责 相似文献
106.
目前的鲁讯研究,在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研究”,据说只为两千左右位研究者所关注,两千人研究、写书,只能销行两千册,在这个圈外很少有人关心;“研究”本身,有的过分求奇。文章越写越‘玄’,越写越‘涩’,有人反映全国性的文学评论刊物,差不多有一半的文章专家都看不懂,更不用说一般年青的读者了”。有些被称赞的东西,曲高和寡,难被理解;真正有见识、有水平而又较能普及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庄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我们鲁国有很多儒士,可是却很少有人以先生为榜样。这是为什么?”庄子答:“这是因为鲁国真儒士太少了。”哀公问:“鲁国穿儒服之人到处可见,何言其少?”庄子答“据我所知,真正的儒士未必穿儒服,穿儒服未必是儒士!如你发布命令;‘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如穿儒服,则判死刑!’而后你看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110.
关于《楚辞释文》的作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 《楚辞》作品的校勘资料,以宋人洪兴祖的《楚辞考异》最为重要。这部《考异》,现在散见于洪氏的《楚辞补注》中,原先却是与《补注》分开单行的。《考异》中引用《释义》的地方很多。《直斋书录解题》称:“(洪兴祖)作《考异》附古本《释义》后”,可见最早的《楚辞考异》载有《释文》的足本,以之为主体,将《考异》附於其后。当时,《释文》的作用肯定比后世要重要得多。 关于《释义》,洪氏的解说已不传,而《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有著录,并各自都有解题,因为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