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16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119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794篇
理论方法论   267篇
综合类   1706篇
社会学   539篇
统计学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9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年有新喜。当新的一年来临时,我们欣喜地向大家报告——温州有一个人间的无价之宝,有一项造福人类的发明。这个当世的无价之宝,这项造福人类的发明,就是陈金明研发成功的城市垃圾全消纳处理法。千万别看轻“全消纳”这三个字,发明在于“全消纳‘,无价也在于”全消纳’。  相似文献   
22.
一片云 《现代交际》2005,(11):26-26
作为美国销售、管理、个人成功学领域的知名顾问,巴里·法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电话销售理论。  相似文献   
23.
24.
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 ,人类面临着三大也许是永恒的谜团 ,一是宇宙之谜 ,二是生命之谜 ,三是认识之谜。对这三大之谜的不同回答 ,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科学的主题和基础、哲学的主题和基础、宗教的主题和基础 ,并因此而演绎出不同时代的科学体系、哲学体系、宗教体系 ,当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打上了对这三大之谜回答的深深的烙印。产生于 19世纪的达尔文的“进化论” ,是人类思想史上对生命之谜进行探索和回答的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看来 ,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对全人类的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文化以及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 ,达尔文是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的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是 ,从“进化论”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 ,这期间人类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思想的历史长河中仍然闪现出思想的光辉的同时 ,也暴露出狭隘、粗糙、简单等缺陷 ,因此 ,在人类探索生命之谜的道路上 ,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势在必然的。正因为如此 ,2 0 0 3年 4月6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 ,举办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困惑与出路  相似文献   
25.
26.
李贺和比喻     
李贺的比喻和一般比喻差别很大,他经常颠倒喻词和被喻词之间的关系,给人带来震撼。这种比喻方法,不仅表现了李贺心中万物平等的思想,也展现了迥异现实的另一世界的景象。  相似文献   
27.
28.
<正> 所谓成语典故,无非包括有来历、有出处的语句,而不外乎语典和事典两类。但是,一则古代典籍卷帙浩繁,寻求出典有如披沙拣金;二则成语典故源远流长,使用过程中每生变易,疑似之迹难察;三则古代文人学士每以“用事不使人觉”(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为用典使事的极则,常常隐而不显;四则陵夷谷换,时代沧桑,以今视古未免茫然。所有这些,都给成语典故的确切笺释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29.
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山市政协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组办的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8日至12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名流200余人,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而联系实际的热烈探  相似文献   
30.
上历史上并不缺少一度颇具重名而后来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动摇变节的文人学士,但象周作人那样,在出卖民族、隳节附逆之后,面对自己清名丧尽、令德扫地的现实,却泰然处之,既无忽忽如狂的伤痛悼悔,也不百计千方地声辩冤苦,如此漠不介意的态度,实在并不多见。的确,“下水”后的周作人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平静与坦然。在接受伪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聘书后的三个多月,周作人即在《玄同纪念》一文中第一次表示了他的不辩解意向:“在现今无论关于公私的事有所声说,都不免于俗”。这里是一种平静到十二分的口气。不屑一辩,丝毫找不到附逆文人常有的那种起于犯罪感的惶恐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