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787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反映论对促成我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17年的文学观主要是反映论和认识论的文学观;新时期之后,伴随对"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的反拨,文学反映论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与冲击,一些新的富有创见性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的质疑声讨中被提了出来,最终使我国文论在建国后实现了一次重大转型;然而,90年代中期,我国文艺理论界所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又让一些学者对反映论问题发生了新的兴趣。本文相信,对反映论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必将会为我国文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2.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63.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鸿利 《职业时空》2009,5(1):115-116
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满足高职生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职业指导体系及保证有效地运行,是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作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案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64.
丁德科 《人文杂志》2001,(1):115-120
西周大一统思想,是在史前观念因素强化为夏商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并作用于社会的时期.由大一统思想在西周的形成,可见中国思想文化萌芽和产生的轨迹,也可见秦学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原创性特征.当然,秦学的原创性特征也由于它曾经处于中心文化、主体文化地位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5.
刺激农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性举措。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认为出路在于提高农民的消费倾向。本文在批判这种观点的基础之上,认为农村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收入不足和购买力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速度慢,收入预期处于悲观状态,支出预期增加,农民负担较重,收入和消费水平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及农村居民内部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等。因此,启动农村市场的根本出路在于稳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文章认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结构大调整时期,调整结构应是重中之重。在这一阶段中,短期内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当前应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6.
转形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图表模型和数学方程组模型分析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 ,阐释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化的转形问题。文章认为 ,在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中 ,运用线性方程组和迭代方程完全能够证明 ,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以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为基本参照 ,对西方学者分析转形问题的数学方法和鲍特凯维兹研究传统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 ,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则指导下 ,在科学抽象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 ,数学方法对经济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鲍特凯维兹研究传统的致命弱点在于 ,它割断了价值体系和价格体系的经济学联系而片面追求建立二者之间的纯粹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67.
郑大华 《民族研究》2022,(3):124-137+142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批评,反映了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分歧之一,是对“文化”和“血缘”在民族形成中之作用的认识不同;分歧之二,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又称“国民主义”)的认识不同。而分歧的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民族建国”主张,即:即立宪派主张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而革命派则主张建立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两派为此发生激烈争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最终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以及其他反清王朝力量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68.
本文比较分析"从来"与"一直"这两个时间副词,在语义特征、句式特点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69.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部分有关贸易条款中,涵盖了易货贸易这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概述现代易货贸易的涵义、我国易货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巩固和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意义,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0.
从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在立法规范上存在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上的不足,在保护实践上存在过度商业开发、传承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当首先明确非物质文化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并构建其相应的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