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茅盾自登文坛直至逝世,其文学道路长达65年。翻译与创作(最早的作品是童话)早于理论批评;但其文艺观的刍型乍见于理论批评文章的问世。直到他心脏跳动停止时迄,它随着其思想发展与文学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质、量互变的阶段性。阶段的界分,学界见仁见智,但以1925年为界作为茅盾文艺观的早期,多数人是认同的。立传分章,因其社会活动思想情态关系我是以1926年标界的。但从文艺观着眼,也以1925年为分野。因为这是他的文艺观质  相似文献   
22.
尽管李心田把很大的精力投入了儿童文学创作,但从未忽视作为部队作家肩负的天职。二十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写了七部中篇小说,二部多幕话剧,三部电影剧本,还有一些独幕剧和短篇小说,为革命军人谱写了英雄华章。面对军事文学创作众说纷纭的局面,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多年来摸索出来的自己独特的道路,反映了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层次很高的艺术追求。 (一) 李心田创作气质的特点之一,是不怕艰苦,在开拓不充分或难度很大的领域中埋头苦干,默默地耕耘。迄今为止,用军事儿童文学形式系统反映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3.
李心田同志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体说来,可以一九八○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创作的新标志之一,在于特别重视从发展中反映社会情势动态和相应的人的心理品德变化,从而把握历史走向、时代脉搏、社会思潮、生活趋势、人际关系流向及相应的社会心理感应。这样就把新时期人们内心世界与人们生活的外向开拓结合起来,展现了新的社会动势。这是他后期创作的整体性特征。这些作品可称之为社会情态文学。  相似文献   
24.
辨析了既往对鲁迅创作方法研究的三种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开放的复合型创作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丁尔纲 《学术探索》2002,(5):122-123
“推陈出新”是事关人类追求真理必经之路的重要原则 ,是一个具根本性的哲学命题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并创造新文化的核心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新潮派 ,从来不简单化地在“新”与“好”、“旧”与“坏”之间划等号 ,而是对传统的、外来的以及现存的一切思想文化现象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求是的态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所谓“新潮派” ,一是搞否定一切革命文化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 ,把一切“新”的等同于“好”的 ;把一切“旧”的等同于“坏”的 ;二是搞唯西方文化的马首是瞻的“全盘西化”论 ,举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都是“新”的 ,中国近百年来的都是“旧”的。这种打着“推陈出新”幌子标榜“新思想”、“新观念”的所谓“新潮派” ,其实兜售的是老掉了牙的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心”论及其库存的旧货色。  相似文献   
26.
今年是标志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纪念。对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主体研究的文章论著,过去是,今年更会是既丰富又精辟的。相比之下,过去对毛泽东的文学借鉴与文学创作实践,除了诗词创作的研究之外,其关注程度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就想取此角度,作些探索,由于这个命题仍很庞大,所以仅能论其批判继承观在其借鉴与创作方面的种种反映。换句话说,就成为本文的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27.
丁尔纲 《东岳论丛》2008,29(1):74-78
茅盾人生观的建构与发展,始终以政治观为核心,带动和制约着包括其文学观文学思潮观在内的其他侧面。随着茅盾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由人性论到阶级论的政治观的质变,他获得了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武器;带动制约着他由"为人生"的文学观到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观,由文学进化论的文学思潮观到能动的反映论的文学思潮观的发展。遂从根本和本质上把握了文学和文学思潮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动地引导革命文学新潮流;提高了以文学革命促进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与实效性。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潮发展来说,这一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关于“通俗文学”的讨论已经时间不短了。回顾一下它的论争史,“五四”以来也不止三次两次了。尽管不少论者对通俗文学中存在的问题忧心重重,但是至今街头书摊仍然生意兴隆,几经讨伐却“禁”而难“绝”。  相似文献   
29.
一鲁迅一向重视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并认为其思想性归根结蒂来自人民群众及其丰富生活的内在涵义。他说:“文学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作家的工作,就是从芝麻中榨出麻油用以浸芝  相似文献   
30.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5,18(6):26-3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