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323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524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340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3.
德国辅佐经济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前瞻性产业、边缘性产业以及弱势企业组织的政策扶持,尤其对于科技创新与研究、结合环境保护的能源合理开发与应用以及战略性行业与中小企业,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政府购买、税收优惠和税率杠杆等政策工具予以扶持和推动。德国运用财政政策的经验启示我们,在明确财政政策的目标及范围基础上,应当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创新、能源应用行业以及中小企业组织等给予相应倾斜。  相似文献   
74.
支农资金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办近期组织对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时,结合学习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在海南省琼海市组织召开了支农资金整合座谈会。针对座谈、调研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对支农资金整合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5.
丁堡骏 《江汉论坛》2006,3(7):33-37
萨缪尔森是西方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的头面人物,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学界,他不仅以新古典综合理论而著称,他更以疯狂攻击和诬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转形问题而扬名。在萨缪尔森发表的几篇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转形问题的文章中,1971年发表的《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一文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向世人说明,被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吹捧为学术大师的萨缪尔森,在价值理论上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一窍不通,甚至对普通的代数学知识也一无所知,是一个极端的斯拉法主义者。  相似文献   
76.
77.
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调查职前英语教师是否有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职前教师的提问以理解课文为主要目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不鼓励学生思考的低度认知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职前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他们认为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大障碍是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78.
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将老年群体置于国家、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多元无知理论视角探讨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都对老年人形象呈积极正面的认知;但老年人高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负面态度,低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正面态度,老年人感知的态度与中青年人的实际态度存在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媒介说服推论和敌意媒介效果解释了这种认知偏差。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老年群体对他人认知的准确判断,更好地认识自我,通过自知建立自信与自尊。  相似文献   
79.
丁静 《中州学刊》2014,(4):82-85
受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包括农民的城市进入和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两个阶段。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已经解除,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还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很多农民工因而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市民化,必须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将农民工市民化纳入社会整体发展框架;创新就业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进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融入;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农村退出。  相似文献   
80.
本文比较分析"从来"与"一直"这两个时间副词,在语义特征、句式特点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