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他行为弱化与社会道德心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立平 《社会》2003,(3):41-44
利他行为或利他主义(altruism)从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到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亲 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为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的人类行为,其最高境界是助人无利己之动机,甚至还要承担风险,做出自我牺牲(E.Aronson, T.D.wilson&R.M.Akert,1999:419)。当然,自人类进入较高级的群居状态以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纳西族近代婚姻的考察,分析其理性内涵的丰富性、合理性.纳西族近代婚姻是通过对家族经济状况、家庭社会背景、健康状况的综合考察平衡后,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的理性婚姻.这种理性婚姻为婚姻的稳定、和满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首次提出"理性婚姻"的概念并指出理性婚姻在一个私有化、现代化社会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古代艺术最为人瞩目的部分是东巴艺术。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只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受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没有教主和职业教徒,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也就在东巴教开始形成时,东巴经师创造  相似文献   
14.
北方岩画的艺术题材与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多以动物和现实事物为主;而南方岩画则多以与宗教生活有关的非现实的,经象征、变形后的事物为主。北方岩画多立足于现实,南方岩画则充满宗教和图腾的精神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无论北方岩画的写实风格、真实美,还是南方岩画的象征风格、神秘的美,都是有着强烈民族界限的审美意识的显现,都是一个民族由经济、文化、环境形成的特定审美意识的表露。  相似文献   
15.
社会浮躁心理及其遏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社会浮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为短缺、社会焦虑、认知偏差、人性复苏和价值的波动和转移等分析社会浮躁的成因及动力机制.本文认为,应从价值的正确引导、敬业精神和社会良性互动来预防和遏止浮躁,使社会和个体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编辑行为在著述与出版间具有双向互动性 ,在使学者成为作者间具有介入性 ,在著述与阅读间具有媒介性 ,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导向性。总之 ,编辑行为在从著述到出版到阅读再反馈回作者及刊物的整个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中介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起源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和探索的问题。中国先秦文献中有“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汉代辑成的《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也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等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探讨文学起源的汉文经典理论,然而这些理论毕竟太简练而片断。长期以来,人们更愿意大量引述西方关于文学起源的资料及其阐释。  相似文献   
18.
审美活动与人类所有活动一样,有它自己发展的辩证历程,考察并阐明它的辩证历程,在美学研究中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作这种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一 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历史,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的本质不断展开、丰富和完善的历史。这种既改造世界又丰富自身的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客观化过程,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内在化”的双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大约在唐代就进入了由游牧转为农业的定居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文化。尤以传统应用技术方面,包括铜铁冶炼、制革、制盐、制酒、农牧、水利、造纸、印刷、天文、医学等,可以说全面发展又行行独创,显示了这个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其历史的悠久和匠心别具、技艺独特,是中华科技史一页珍贵的补说。  相似文献   
20.
社会浮躁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浮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为短缺、社会焦虑、认知偏差、人性复苏和价值的波动与转移等 ,这是探讨社会浮躁的成因及动力机制应当着重考量的。鉴于此 ,应从正确引导价值观念、培育敬业精神和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来预防和遏止浮躁 ,以使社会和个体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