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优化草木犀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所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单因子试验、均匀设计试验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对草木犀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四个因子对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确定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g.mL-1)、超声时间30min、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30℃,粗黄酮得率为0.884g.kg-1.通过滤纸片试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土壤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酵母菌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丛广林 《东方论坛》2012,(5):67-70,125
德国《基本法》"第三人效力"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它是在德国二战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德国《基本法》浓厚的民法典传统的基础上,基于"福利国家"之特定时期的内在社会需求,通过德国理论界和宪法法院司法判例的双重推动下逐步形成的。对德国《基本法》"第三人效力"的成因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宪法私法化"的了解,以期对我国"宪法私法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3.
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查结果表明,建材商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4.4%  相似文献   
154.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也是剩余价值粗放型增长、集约化增长及前者转变为后者的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始终同时并存,只是由于科技进步导致后者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体制是这种转变的基础,而不是关键,更不是惟一原因。在我国即使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5.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6.
管理的本质不是自然的、物质的、神赐的,而是人性的产物。管理是人的生命创造。有意识的生命存在是管理产生的起点,区别于动物的生命存在是管理生成的基础。人的生命存在是管理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7.
骨软骨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少数发生在肱骨、腓骨、肋骨等,而发生在肱骨近端部位罕见,笔者发现肱骨近干骺端内下方骨软骨瘤1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58.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59.
<正> 《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发表了郝宁湘同志的《谈主体无限性与客体无限性的本质差异》(以下简称郝文),对于这两类无限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很有启发性。这里我想顺着郝文所提供的思路谈一点想法。 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无限性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之间的认识和被认识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哲学教材是这样说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  相似文献   
160.
文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进行了历史观的审视,认为作为检验标准的实践,本身有好坏、利弊的区别,因而提出了“检验人的实践的标准”首先是生产力标准,而生产力的发展应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作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类学观点,提出人类实践的真善美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