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一、强化“市场化”培养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和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不断扩大人才储备基数 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首要之举是不断扩大人才储备基数,扩大人才储备基数的措施,一是尽力引进人才,二是发展教育。根据传统人才标准(如学历),我国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如中国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只有5%,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30%,甚至印度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也比中国高一些。从长远发展和国家层面来看,扩大人才储备基数的关键在于加大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82.
一、社会机制的涵义、要素与特征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即是拖拉机的机制。后生物学和化学类比借用此词,当研究一种生物或人体的功能时,常说是分析它的机制。今已将“机制”一词由自然科学领域引伸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与上述自然机制概念相对应的社会机制概念。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与整体相联的的任何一个部分均可视为一个研究  相似文献   
183.
再谈金庸小说与文学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诸多文学史史料,从对传统武侠观念的改造,对传统创作方法的革新,文化含量和艺术借鉴方面,说明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并辨析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84.
文学思潮研究的二三感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文学思潮是一个时代文学思想中十分活跃因而引人注目的部分,集中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的某些突出方面。 在文学的实际发展中,思潮也许可算是个纲。将文学思潮真正研究清楚,会使文学史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正因为这样,河南大学刘增杰、刘思谦先生主编的多卷本《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的即将出版,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185.
民政工作在西方被认为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的一种社会服务、福利和救助工作;在学术工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同义语,属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畴。民政工作在我们国家,虽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贯的,正如朱德同志所说的那样,民政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人民群众有困难,有什么问题,就找民政部门。民政工作的特点是多元性、群众性和社会性。通过民政部门和社会各有关部门配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当好四化建设的“后  相似文献   
186.
谈目的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目的是一个重要的范畴。认真探讨这一范畴的特点和内容,对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理论的研究,对于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宏伟目标,实现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仅就目的是主体从理性认识过渡到实践的中介,目的性与因果性、予见性的联系和区别,目的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以及主观目的通过手段转化为实现了的目的等问题,略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7.
人才租赁在中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租赁,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我国的人才租赁近两年才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认可,但是“地下”或“半公开式”的人才租赁业务其实已存在多年。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南宁、沈阳、成都、郑州、广州、武汉、常州等全国近百个城市都相继推出了人才租赁服务。业内人士估算,广州市每年欠缺高级人才约30万人次,其中短期工作约20万人次,“白领租赁”业务在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每年约有20万人次被用人单位租用,租赁正成为与招聘同样重要的人才服务方式。人才租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短期租赁。指一个月以内的人才租赁,主…  相似文献   
188.
人才测评是科学测量、评价人才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关键技术,是科学选聘、合理配置、专业培训、有效激励人才的基础工具,是实践人才强国战略的微观技术方案。作为选贤任能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科学的技术和评价体系,对人才的智力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189.
据新华社电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人才工作决定》)公开发表之际,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就如何学习贯彻《人才工作决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0.
武汉抗战时期的思想文化特质甚多,其中政治思想文化特质最为突出。其具体表现有四:政治理想主要体现为民族国家至上与深化反帝反封共存;价值理念秉持致用精神与坚守三民主义递进;实际运作展现为重塑政治权威与推进民主政治互动;内在实质昭示出注重具体合理与追求目标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