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K.Warner Schaie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在成人认知发展和老年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 ,“西雅图纵向研究”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模式。该研究内容涉及认知能力演变过程的模式差异、认知能力衰退发生的可觉察年龄以及衰退幅度、认知能力的差异模式和幅度、认知能力年龄相关性变化个体差异的前因以及采用教育性干预手段扭转和延缓智力衰退等五个方面。 K.Warner Schaie的研究不仅为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 ,同时也对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制定社会公共政策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社会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其文化思潮也由现代主义转入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被看作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解构.心理学并未置身于后现代思潮之外.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便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中脱颍而出的社会治疗理论从根本上不同于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治疗,并对现代心理治疗范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由于社会治疗的理论重心和关注基点已由现代心理治疗对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的注重转向了历史的、文化的方面,并在方法上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精神的超个体性、创造性以及视角多元性,因而成为美国心理学界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理论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23.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两阶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同大多数走向成熟的科学研究,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可以分成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现各种心理现象中的文化差异,提出能够预测这些文化差异的理论并加以修正;第二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提出来的理论,对观察到的文化差异进行更准确的解释,同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策略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内在的活动方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学科制度的建设、学科理论的深度、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规范性、学术研究的现实效用等几方面反思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指出中国社会心理学要走向辉煌 ,必须 :( 1)进行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整合 ;( 2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体系 ;( 3)研究方法和手段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5.
目前各国学者关于职场欺负行为的描述性研究在术语使用、发生率、实施者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通过进一步对职场欺负行为跨文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比较,可以发现文化作为人们所共享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接受职场欺负行为的程度、对职场欺负行为诱因的解释过程以及受欺负者的应对方式。未来研究可从干预机制、组织文化和文化动态建构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7.
关于学校中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学校中儿童之间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儿童欺负行为的主要形式、类型和特点,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典型特征及其发展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欺负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显示,控制和消除儿童欺负行为的途径可通过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28.
一、前言 继攻击行为的研究以后,本世纪60年代末,西方社会心理学又开始了对助人行为、助人心理的探讨。当时,在美国由于接连出现了几起在紧急情境下众人见死不救的引人注目的事件,引起舆论界哗然,人们纷纷地或批判社会的不宁、人生的没有保障,或感叹道德的沦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在回顾期望落差假设分歧并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以"新员工入职期望问卷"为测量工具,以我国某大型股份制企业2005年招聘的336名新员工为研究对象,采取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半年内四次测量入职期望,并在第二年底收集员工主动离职信息,运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两者关系。结果表明:(1)员工近期经历对主动离职有显著预测作用,入职期望及组织进入早期的经历对主动离职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没有支持期望落差假设;(2)团队期望在团队经历与主动离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由本研究引发的测量时间、竞争风险模型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信任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信任与人们的一些特定人格特点相关;信任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表明它可以促进风险情景下的合作;低信任者和高信任者在合作倾向以及乐观性等方面都存在可观察的差异;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人际信任;性别与文化因素对人们的信任有显著影响.而信任的决策过程、神经生理机制等关键问题目前却还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