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民族文化对颜色词的创造及其意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色词的人文性 ,是我们理解其理性意义、把握联想意义 ,探索其产生、发展规律的基础。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决定了颜色词的喻体取向 ;传统文化如原始宗教和五德终始说对颜色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 ,才使得颜色词具有如此丰富的联想性和使用的高频性  相似文献   
12.
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因此,出奇制胜不仅是兵家的韬略,而且也是市场经济大潮中商战的法宝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学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已经到了“皇粮”吃紧,生存窘迫的地步,而如何维系学报的生存进而开拓学报发展道路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学报同仁所面临着的首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为要做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最重要的是培养并树立起编辑的策划意识。一、策划意识的意义编辑的策划是源于近来国外印刷出版界策划编辑的设置,它与传统的选题、组稿…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英语语法、词汇、语义的各个方面,是有其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宗教根源的。由于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女权运动的倡导,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采用性别平等语言。  相似文献   
14.
学术评价机制与教育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但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评价机制的作用经常恰恰相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走下去,我们所期待的诺贝尔奖等世界级高水准研究成果.可能距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从教育部现行体制与业已制定的学术评价机制的效果来看,教育部本身能否制定一个统一的或者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呢?我们参考发达国家的先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太原考     
对于秦国设置太原郡(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以前的“大原”地望,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今太原市附近;①有的认为在今固原、平凉一带;②有的认为在今晋西南。③我认为:前二说没有搞清楚“太原”本身的演化过程,因而各执一,未及全貌,这在后面详考;后一说,值得商榷,王国维氏主张此说,他的根据为《禹贡》、《左传》。他说:“《禹贡》记禹治冀州水,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  相似文献   
16.
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观察, 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决定了汉语颜色词的喻体取向和数量,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及其历史, 它决定于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思维定势和生产、生活条件。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 首先在造词上表现为借物呈色手法的运用, 它是由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和直觉性决定的; 其次, 它还表现为独特的柔性。这主要表现在汉民族对“对称同构”的偏爱上, 这种对称具有一定的耗散性并可以做到能量的转化; 再次, 它也反映了汉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在造词( 字) 上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在具体使用中则表现了色彩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7.
于逢春  谭婧霞 《社会科学战线》2022,(11):100-112+281-282
宋元两朝初步形成了海陆双重帝国架构,但伴随着明朝实施百姓“片板不得下海”(海禁)国策,这番景象随之冰消瓦解。该国策之产生,缘于“明太祖本以元末奸民起事”,故“时时以防民防边为念”(雍正帝语)。“防民”是提防可能取而代之者,朱氏通过戮尽功臣并借此废除丞相制以集权后,其防范重点便转移到士人与百姓身上,尤其是格外防范海商、渔民与游民。“防边”有二:北元与倭寇。因元顺帝及子孙不但拥有标志着王朝正统性的传国玺,还始终没有放弃大元国号,拥有强大武力,逼得明朝修筑万里长城来防范。至于倭寇,明朝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却对“长于陆战,短于水战”的倭寇,非但不主动出海犁庭扫穴,反而沿着海岸线修筑防海卫所,借此隔绝民众的海上事业与外贸。“防民”是明朝实施海禁的底层逻辑,可能取朱家而代之的明朝官民、北元王朝均是其“心腹之患”。与之相比,倭寇则属“癣疥之疾”,因为乌合之众的倭寇对明皇权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恰恰是这一点,倭寇便成为明廷可资利用的道具。因为只要倭寇存在,朝廷就有了对百姓海禁、让皇室与官府借此垄断海上贸易的理由,这也是各类真假“倭寇”能与强大的明朝共存200多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高师中文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面向并服务于基础教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面向基础教育,务实求变;二、联系语文教学实际,促进中文教改;三、培养备课能力,掌握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于逢春 《民族学刊》2012,3(5):1-17,91
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当年汉武帝所开拓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的边缘地带——曾相对稳定的朝鲜四郡、南越三郡已先后自立,但素来交通闭塞、瘴疠肆虐、经济文化独特、割据势力强劲,风雨飘摇一千余年的西南夷之地依然掌握在清廷之手。这是因为该区域是元世祖忽必烈龙兴之地,他在此创设行省、创制土司制以加强统治;明朝则希冀利用该地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建立后方基地,以此严防北元重新占领西南,掊击其后背;清朝则为了防止蒙藏势力与西南土司势力合流、保障滇铜供应,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以强化对西南的经营。上述三朝的有力举措,辅之以明后期以降携带着耐高寒、耐瘠土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种子的中原农民移植此地,使得素称难治的西南地区最终成为"泛中原板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