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2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44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81.
民国时期,西藏城市受到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变动的巨大影响,其发展进入一个艰难曲折的阶段.民国前期,一方面是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疏离,与毗邻省区发生多次冲突,导致川藏、滇藏交通沿线城市出现衰落;另一方面,十三世达赖喇嘛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开始在拉萨等城市推行新政改革,由此促进了西藏城市早期现代化的起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有所修复,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有所加强,除拉萨以外,部分重要城市也有所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拉萨为区域一级中心城市,以日喀则、昌都、江孜等基巧所在地为二级中心城市,以大、中宗豁为三级中心城市的城市行政等级体系,从而为20世纪下半叶西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长期以来有关城市是三次大分工产物的说法存在误区,城市的产生早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现,更早于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此外在我国学术界盛行的三大分工理论存在一个明显地不足,就在于完全忽略了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特别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统治集团的脑力劳动贡献在三大分工理论的框架下被忽略了,在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不仅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脑力劳动者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而且从事社会管理的统治集团所起的作用更是重要。城市革命所带来的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较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更加广泛和深刻,正是这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3.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吐蕃王朝时期,西藏城市完成了从堡寨向城市过渡,其标志之一就是拉萨城市的建立和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西藏的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吐蕃后期,西藏出现分裂,导致拉萨等城市衰落,但也促进了日喀则等城市的兴起.元代将西藏纳入到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由此对西藏城市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了西藏与内地交通沿线一批中小城镇的兴起.  相似文献   
85.
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市虽然比较发达,但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却极少。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则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本文根据经济中心形成理论,具体分析了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近代兴起的城市,之所以会优先发展成大城市,并成为经济中心的一些共同的条件  相似文献   
86.
清代黄河沿河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清前期,黄河城市因战争等因素遭到严重破坏,发展水平低下;清中期,黄河城市经济得到较好的恢复,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手工业、商业出现繁荣,但横向与长江水系城市相比,黄河城市的发展仍然较慢,有影响力的大中城市数量较少;清后期黄河沿河城市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动,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改道直接导致沿河城市发生较大变化,而当19世纪中叶以后长江城市出现较大发展时,黄河沿河城市除个别城市有所发展变化外,大多数城市仍然在传统轨道上运转,整体上呈现衰落态势。造成清代黄河沿河城市兴衰沉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政局的相对稳定、人口的增加、商贸繁荣是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黄河善溢、善决、善徙及通航条件有限、自然灾害频发、战争破坏、经济滞后、交通落后及沿岸人们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保守等,则对黄河沿河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7.
何一民  李捷 《民族学刊》2020,11(4):103-110, 144-146
住房是人居环境居住系统当中的核心要素,对住房需求的满足及房屋质量、居住环境的优劣也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屋建设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的建筑技术、房屋设计、新型材料的普遍应用,使西藏城市住房与内地城市住房在质量上趋同,普遍具备较好的采光、采暖、防水、隔音等功能,更好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现代化厨卫设施的普及让居家生活更为便倢和卫生,藏族民众的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清洁燃气、太阳能等家用能源的普及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社区环境也更加舒适和安全,城市宜居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西藏民众的居住变得更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也因此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8.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同时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创新思路,另辟蹊径。本文经过调研认为,建设西藏经济飞地,是目前解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一项最佳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9.
本文认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特大城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成都要真正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构建大成都城市圈。要构建大成都城市圈,则应优先发展成都城市,强化城市功能,让它充分发挥经济中心的龙头作用,带动全川经济起飞,并与重庆形成实力强大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从而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战略支撑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发展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有三种模式 :独立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农业社会时期 ,独立型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依附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则是与外力的介入和城市化发展初期大城市优先发展规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的世纪 ,要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必须要改变城市的发展思路 ,不仅强调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的分工合作 ,而且更应重视相互之间的互动共生 ,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