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一)笔者认为,相对主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含义是指体现在不同主体间的相对主义,即认为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那样”。①另一种含义则是指同一主体对同一对象所显示出来的相对主义,即主体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2.
在西方哲学史上,把"美"置于知识论框架予以诠释,有其古老的传统.古希腊哲学中的"摹仿说",可被看作关于"美"的知识论诠释传统的滥觞.它预设了主客二分的对象性和同构性结构,体现着一种典型的知识论范式.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观念及其实践,乃是这一诠释传统的历史复活和表征.海德格尔在美学上的重要性,归根到底在于他实现了美学的"存在论转向",从而颠覆了"美"的知识论诠释传统,揭示了"美"与人的存在本身的本然联系,从而奠定了人的审美活动同人的存在的去蔽之间联系的原初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市场化的转型.在这样一种急速而广泛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可能被迅速地集中和放大,……  相似文献   
124.
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非此即彼还是互补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有"学理阐释"、"文献考证"、"现实引导"三种范式。它们彼此虽然不可通约,但并非互相排斥的。不同范式对于共同建构马克思哲学,使其本真地再现出来,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每种范式都潜含着陷入自我独断从而走向异化的危险和可能。其实任何一种范式都不是自足的,其合理性是有限度的。在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不同范式各有长短利弊,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整合的。  相似文献   
125.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面临的主要诘难是:实践作为一经验事实不能成为逻辑在先的初始范畴;自然界对于人的活动具有前提性,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其实,实践不同于一般经验事实的独特性在于它对一切可能的"在者"的开启性,正因如此,实践才有足够的资格成为本体范畴。自然界的前提性和优先性不足以成为物质本体论赖以成立的理由,相反,实践范畴之原初性的凸显,使其在本体论语境中失去意义。实践本体论所昭示的是"第三条道路",即介于思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与现象学—解释学具有相类似之旨趣的独特进路。它的确立宣告了那些未曾与实践"谋面"从而未能真正回归于实践的哲学的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26.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诉求。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蒲鲁东以"神圣的历史"代替"世俗的历史"、以"观念的历史"代替"人类的历史"的错误,把倒置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进而把矛盾的解决和二元论的超越诉诸历史本身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所秉持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涵着革命的和批判的结论,这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7.
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完善和重建了本体论。本体论作为追问"所是(者)"是其所是"的学问,内在地包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当是"。它给出了本体论的超验视野和人学维度。马克思以实践作为本体论前提,从而找到了本体论的逻辑完成和历史完成的内在根据和表征方式。由于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的本体论获得了不同于一切旧本体论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8.
"在"与"在者"的划界,规定了科学与哲学的分野.科学以因果诠释的方式把握"在者",而哲学则以领悟的方式把握"在"本身.人作为"此在",是唯一能够追问"在者"之"在"何以可能的"在者".对"在者"之"在"的召唤,乃是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对"什么是存在"的追问,隐含着沦为知识论的危险.通往哲学之路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澄清哲学提问方式的遮蔽之处.  相似文献   
129.
哲学体系的逻辑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哲学改革而兴起的哲学反思,主要着眼于哲学体系的外在形式方面(诸如体系安排、逻辑框架等),较少涉及其内在逻辑基础。这种反思固然必要,但却是不充分的。为了进一步深化哲学的改革,有必要从本体论层面上加以考察。一、本体论如何可能?哲学起源于人类的逻辑自觉,亦即对历史及其观念的超越。由于把外部世界历时性的因果链条转换为逻辑闭合的共时把握,哲学获得了逻辑意义。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在于构筑一个自己说明自己,无需借助外在因素阐释自身的一种自明自律的逻辑系统。本体则成为这种构造所以可能的一个逻辑支点,即哲学达到并保持自身逻辑自足的内在基础。在此意义上,本体具有先在性。这种先在性是逻辑的,而非时间的,因而不具有发生学的描述意义。本体与  相似文献   
130.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何中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的变革早已被提上日程。特别是世纪之交的来临,更使这种变革显得刻不容缓。完成哲学变革的使命,有赖于对哲学的传统模式的批判性反思和对新的哲学建构进行展望。本文就此谈点初步想法,以期引起哲学界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