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01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第三形态私有财产关系在奴隶占有制的社会形态内无限制的发展导致了对古代文明产生巨大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奴隶制度大大发展了,占有奴隶的人数成为衡量奴隶主财富的基本尺度。所谓“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就是正史中记载富人家财的习用程式。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由民生活本身都服从于指靠对别人的人身奴役的方式来增殖财富的目的。全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打上了奴隶制的烙印。  相似文献   
792.
“通古斯”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经传与史乘,但作为语言分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则已为中外学者所普遍采用。“通古斯”这一概念已被引入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各领域。但由于对这一概念的含义理解得不准确,造成了各学科在使用上的不一致。为了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一概念,谨撰此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793.
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来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蒙古盟旗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统治蒙古游牧部落的封建制度。达一制度仿自满洲八旗,形成于清帝国建立以后。二者虽然形式上相同,但本质上根本不同。清朝统治阶级在征服蒙古各部以后,推行盟旗制度,一方面对加强和巩固清朝的统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清朝统治阶级驾驭与压迫蒙古民族的工具。现据中外史籍记载,对盟旗制度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4.
范新干 《云梦学刊》2006,27(6):137-140
《汉语大字典》的义项,在分划方面还存在一些处置不大妥当的问题;从说解方面看,则主要有七类疏失情况。  相似文献   
795.
合川市桃片总厂是重庆市属县级市合川市的一个较为知名的企业。该厂以生产“三江牌”合川桃片闻名。现有在职职工320人,退休职工80人。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产桃片1000吨。近年先后在上海、湖南、贵州、四川  相似文献   
796.
三、继承前人成果 ,创建完整的科学的文明形成理论上文我们已分别讨论了近年流行的关于文明起源形成的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一要素诸说。不能不指出这些说法都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和充分的理论阐述。早在 1 9世纪 ,恩格斯就在摩尔根及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探讨了文明形成的理论。恩格斯所提出的文明形成的各项标志 ,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恩格斯还科学地论述了各种文明要素在文明形成过程各阶段中的发展变化 ,严格划分了文明形成各阶段的不同特征 ,特别是文明形成前的最后阶段———野蛮时期高级阶段与文明时期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97.
近代教育改革和儒家传播体系的崩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春松 《学术界》2003,(3):161-169
儒家的传播自隋唐特别是明清以来 ,一直依赖于科举体系。近代教育改革 ,废除了科举 ,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 ,在新的教育制度中 ,西方的知识已经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并且培养出一批儒家的批判力量。本文通过对近代教育体系中儒家知识内容的逐渐边缘化倾向的实证分析 ,展现了制度化儒家在近代解体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98.
在中国大地上曾存在了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事后常常被人们称为是一场“没有文化的大革命”或“大革文化命”的大动乱大灾难.这评价十分形象也大体准确,但不十分全面,过分的感情化和单一的政治性裁判,显得有些肤浅表面.因为,“文化大革命”中确实出现过、并始终伴随了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除过极左的政治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包融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文化大革命”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味.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60年代中期的中国突然盛行开一系列程式化的文化现象:“忠字舞”、“语录歌”、“领袖像章”、“早请示晚汇报”、“手捧红宝书”等现象充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似乎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直接面对着伟大的毛泽东.很快形成了全国上下一支歌(语录歌)一个舞(忠字舞)、八亿人民八个戏(样板戏)的局面.进入70年代后,尽管发生了林彪自我爆炸的变故,但程式化文化现象的势头不仅未有减退,反而变本加厉发展到以虚构的艺术形象为崇拜偶像的程度(如“学习潘冬子,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学习春苗,与走资派作斗争”),并一直延续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种现象,以其占领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广泛普遍性、固定的程式规范和纯形式的演示特征、以及特有的政治权威性和至高无  相似文献   
799.
(一) 公元四至五世纪时,世界政治局面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三世纪以来日益增强的席卷了亚洲中部和欧洲中南部的“民族大迁移”运动。从现象上看,这个运动的源泉来自居住于东西伯利亚和满洲的通古斯人(东胡人,Tungus)。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源出通古斯族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已开始南迁和西迁,一部分匈奴人(北匈奴)在公元前后已到达成海沿岸。从公元二世纪中叶起,另一支源出通古斯族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在蒙古土地上兴起,它迫使一部分匈奴人加入自己的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则继续向中亚和欧洲方面推进。匈奴人向欧洲的推进成了欧亚之间  相似文献   
800.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中,“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用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决定的深刻社会变革影响下新出现的世界文学的合平规律的具体进步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所指的是他们当时的现实情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版,第1卷,第255页)然而“世界文学”这个概念现在并不只限于这种历史上具体的和有限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明的进展是由以往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