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何明 《经营管理者》2009,(18):363-363
箱式变电站被誉为"21世纪变电站建设的目标模式",而智能箱式变电站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布置灵活、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噪音小等优点,并符合县网调度自动化的要求,随着我国农城网改造与建设的不断深入,它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获得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2.
“领域化”理论范式在西方语境中已有较大发展并被广泛使用,但在中文语境中却局限于政治地理、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研究中,在人类学学界中并未获得足够关注。梳理“领域化”理论范式产生的背景(即空间的社会属性研究转向)、发展现状以及在人类学中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存在中英文互译和东西方社会性空间观差异的问题,而这正是人类学可为之突进的方向。此外,全球化中多维度、多尺度复合空间的领域化耦合以及领域空间内容和属性的研究,也同样是人类学应当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33.
民族内部不同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那马人的语言、艺术形式等的调查来呈现那马人的族群认同。那马人并非不认同于白族这一民族身份,他们只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情境选择突出白族身份还是那马人身份。那马人不断强调与大理白族之间的差异是其摆脱和改变群体利益边缘化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34.
经中国社科院审定、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蒙古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全国八省区的各族蒙古文学专家、学者及诗人,作家130余人参加了会议。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和国际蒙古文学学会以及苏、蒙、日、匈、西德等国发来贺信、贺电。 我省《黑龙江民族丛刊》常务副主编波。少布(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和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巴彦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华文诗人协会创会理事)被选为该会理事。巴彦布同志又被选为该学会  相似文献   
35.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古典美学范畴在思维方面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前者重功能、性质,后者重实体、元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更多侧重于指称审美事实的功能和性质,西方古典美学的大多数范畴称谓的是审美事实的实体和元素。那么,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功能性有哪些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 作为指称审美事实的美学范畴,可以侧重于审美事实的实体方面(如情节、性格、线索、黄金分割律等西方古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6.
论中国艺术设计之中庸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产品的同质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剧,在经济领域竞争过程中,已不再停留于产品初级使用功能和同化品质层面的竞争,而逐步演化为设计能力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情趣高层次方面的尖端竞争.这就促使艺术设计产业中设计对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衍生再发现和民族审美传统符号的追根溯源式再创作尤为迫切.文章将着手于从稳定和影响中国社会千百年的"中庸之道"精神文明系统对中国艺术设计视觉系统的交集部分进行讨论,对中国艺术精神与艺术设计教育,本土元素与艺术设计原创艺术性的后传统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37.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便于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学术研讨会的总结和综述为学术文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时下盛行的简单罗列会议议程的浅描模式和远离研讨内容的过度阐释模式,均无法解读出学术研讨会所蕴含的意义,也使学术研讨会的总结和综述这一文体的学术价值丧失殆尽,成为缺乏确切所指的例行性公文,无益于学术的繁荣与进步,故需进行解构,使之回归其概括与阐释学术研讨会的功能原点,进行以研讨会的主体内容为基点的综合表达、整体概括和内在价值的深层阐发.  相似文献   
39.
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演变历程,有一条若隐若现而又内在地存在着的逻辑主线,这就是从美的本质的争论到实践美学的论证再到艺术或审美的文化研究。这一学术转型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理论观点的演进,即从美的本质的理论方位论争,到以人的本质为理论定位的实践美学理论建构,再到把艺术或审美的文化阐释;另一方面是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形而上”的理论推论到“形而下”的事实阐释。从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发展角度审视,这一变化体现的是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若将其置于当代世界美学乃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发展态势观之,这一变化呈现出了中国美学向国际学术旨趣的趋近或接轨倾向。  相似文献   
40.
何明 《世界民族》2002,(5):18-24
“9·1 1”以来 ,部分媒体把塔利班和本·拉登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特殊的亲密关系和简单的金钱交易。本文认为 ,这二者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塔利班政权在国家命运选择上的困惑 ;通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反思塔利班现象和本·拉登现象的产生 ,而且对于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的广大欠发达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具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