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4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作者就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意义、存在问题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要做好遗产的保护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投入,抢救重要遗产;完善法制、加强管理;保护与开发并举,有形与无形并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2.
引言清代西北中俄边界,勘分多次,前后数十年。每勘分一次,沙俄多占一大片土地,中国多失一大片国土。沙俄屡勘屡占,中国屡勘屡失,此为中俄边界谈判划界的基本规律。但也有例外,中俄科塔边界谈判就是一个。光绪九年(1883)的中俄科塔边界谈判是根据《中俄改订条...  相似文献   
33.
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产生、冶金术的发明、城邦或都市的出现看作是文明的特征 ,而这些现象又往往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 ,许多学者都认为文明的起源就是国家的起源。本文作者认为 ,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生产性的生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的形成 ,这两种技能是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人类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 ,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革命 ,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术界多认为起源于黄帝时代。本文认为 ,“农业革命”是人类脱离原始状态的革命 ,同时也是文明起源的关键一环。中华文明起源也一样 ,是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作者分别从神话传说和考古资料来论证炎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论证炎帝是中国农业革命的创始人 ,中华的文明的起源时代应该是炎帝时代  相似文献   
34.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23,(1):1-11+142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性表达。石榴籽交融一体的特性不仅象征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同时也象征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把石榴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象征之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向世界展现最大同心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5.
36.
太阳神及其崇拜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神是最重要的自然神之一,太阳崇拜曾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但关于太阳神及其崇拜的某些问题,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就太阳崇拜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太阳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类型 太阳神观念是太阳崇拜的基础,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蕴藏在人的心灵中的太阳崇拜文化元素。太阳神观念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几种类型?学术界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37.
阿尔泰乌梁海人的宗教信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梁海”是古代部族名称,史籍中曾有“嗢娘改”、“斡朗改”、“兀哴孩”、“兀良合”、“兀哴罕”、“兀良哈”、“乌梁罕”、“乌浪汗”等异称。明末清初,乌梁海部分布在“蒙古诸部之北”,“业采捕,散处山林,而受役属于喀尔喀、准噶尔诸大部”。至康熙年间,喀尔喀蒙古内属,“其所属之乌梁海等亦皆归顺”。乾隆年间,准噶尔所属之乌梁海归顺,“乌梁海遂全归版籍矣”。之后,乌梁海部一分为三:一为唐努乌梁海;二为  相似文献   
38.
略论21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较简要地阐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接着在阐述学科理论和概念的内涵基础上从综合法、修正法、独创法三个方面阐述了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方法,然后就方法创新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文章认为研究方法要中西结合,并要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结合、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结合;调查方法要多元化,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整体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田野调查与通讯调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39.
清代勘分中俄边界大臣的一件满文文书研究何星亮本文主要对清代勘分中俄科塔边界大臣所写的一件满文文书进行译释和研究。此件文书系作者在新疆调查时首次发现,其主要内容是如何安置新界两边的哈萨克,并涉及当时的中俄科塔边界划分的一些问题,对研究清代的边疆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40.
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兼容性的角度探讨文明的互补性,从而说明文明的差异不是暴力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和创新的基础。并阐述中西文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文明,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差异性较大,互补性也较强。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是保障世界和平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