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4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中山的“互助”思想形成于20世纪初,是孙中山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述孙中山“互助”思想的基本内涵及“互助”思想的渊源的基础上,就弘扬“互助”精神,正确处理“互助”与“竞争”的关系,建设公正的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迁徙、互动和融合的发展史.从历史上看,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有几个基本特点:(1)民族融合主要是文化上的融合.(2)越是战乱时期,战争规模越大,民族融合的规模也就越大.(3)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内的民族融合规模最大.(4)自然融合和主动融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流.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1)少数民族融入汉族.(2)汉族融入少数民族.(3)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三种类型的融合又可分为多种形式.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其血缘和文化的来源都是多元的.汉族有少数民族的血缘和基因,少数民族也有汉族的血缘和基因,各少数民族间血缘和基因也相互渗透.中华民族是各民族血缘和基因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43.
文化交流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加强民主制度的研究和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哲学的解放的重大意义和着力点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李铁映同志在《论民主》(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中对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系统的阐述,其核心思想和观点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些提法吻合,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刊于2010年第8~12期开辟"民主与哲学的解放"专栏,就"党内民主建设"(详见本刊2010年第8期第44~51页)、"发展基层民主"(详见本刊2010年第9期第47~58页)、"学习型政党建设"(详见本刊2010年第10期第34~44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详见本刊2010年第11期第36~46页)、"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组织笔谈。本期遴选推出"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主题,约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文化交流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自信与文化的交流合作、多样性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等问题展开研讨,并附上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栏目至本期告一段落,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读者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44.
我国应用人类学研究人不应自我封闭,不要制造学科壁垒,应将民族现实问题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应用人类学研究可分为应用—理论型、理论—应用型和项目—应用型三种模式;应用人类学研究又可分为对策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两种类型;应用人类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因此,应注重其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从分析文明的涵义以及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文明或文化的性质,指出文明或文化是半有机半无机的第三界,进而得出结论文明本身不会冲突;因文明的不同而发生的冲突往往是由于不理解或误解引起的;文明具有功用性,它可以被某些恐怖分子或民族分裂分子拿来作为冲突的工具。由此,文章有力地驳斥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46.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原因与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作了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化与国际化的一系列途径。  相似文献   
4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要"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意见>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发展中国的学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就学习<意见>及基础理论研究与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9.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知识经验.文章指出:应摒弃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社会多样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及其实践能力的人;要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50.
中国龙文化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龙文化自产生以来发生重大变迁的阶段 ,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 ,其主要经历了四个较大的阶段 ,即图腾崇拜阶段 ,神灵崇拜阶段 ,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四个阶段既互相关联 ,又各有差异 ,不是简单的更替 ,而是相互整合、累积 ,形成具有多种特征及象征意义的中国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