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民间回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共同体,有其独属的文化个性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呈现。清代的官方权力体制在处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时显得无奈,这一方面说明权力体制在理顺社会结构关系上的能力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处在政治与文化边缘的民间群体,在险恶的社会境遇里为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不屈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企业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分析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探索改革的新思路,新视角,新动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必须抓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33.
教育价值是文学的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决定了文学必然具有功利的意义 ,但它是以蕴含的方式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中的。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 ,就是要认识清楚文学具有知识、伦理道德、认识的教育价值 ,又要探索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指出乔恩·埃尔斯特有关社会现实的正义问题主要分为局部正义和转型正义,其中局部正义理论主要讨论自治政府、半自治政府和非政府如何分配稀缺物品和必要负担给特定人群。埃尔斯特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大量实例对局部正义的产生、影响因素及原则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将局部正义与传统的全局正义加以比较,丰富了正义理论的研究,拓展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5.
如何设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并能行之有效,实际上也是高校中文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有共性的难点,而以"走进作家故乡"作为理论预设,引导学生在对作家故乡的实地考察中激活对于文学史描述的想象,产生新的感知与体验,无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36.
在当今“非文字艺术”的冲击之下,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家园的魅力及解读方式,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加以关注,并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过去的二十年,文学领域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无论是现代文学的研究,还是当代文学的创作;无论是对外国文学的译介,还是主动走出国门的文学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取得的业绩是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所无法相比的。就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建设与研究而言,它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战争文化心理,以及被独尊的政治标准的限定,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与  相似文献   
38.
何清 《学术交流》2008,(4):156-159
从当初激越的感性表达到现在沉稳的理性抒写,这是张承志散文创作风格演变的表象.但通过对他近些年来学术散文的考察,发现他所有关于"学术"的探讨都被一种厚重的"精神的在场"所覆盖.散文中的"学术"只是他用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之思与文化反思的依托,是他坚守 民间立场表达民间精神追求的方式.在那些看似"学术性"很强的散文作品中,灌注的是一个民间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情怀.  相似文献   
39.
高校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群体 ,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人生理想的树立以及实现理想所需的能量准备等 ,都与阅读有着直接的不可疏离的密切关系。文章就高校学生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行为 ,分析其阅读特点 ,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0.
陈思和教授的人格理想和学术道路何清记得陈思和教授曾在一次学术演讲中说过:如果这商品经济大潮是一个“海”的话,我希望看到在茫茫商海中依然行驶着学术之舟和依然屹立着知识分子人文传统的“绿岛”。其言虽寥寥,意却明朗,它表明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萧条学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