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何雪松 《南方人口》2007,22(1):37-44
本研究旨在采用纵贯质性研究探索新移民妇女移居香港后第一年的社会支持的变动状况,15个香港新移民妇女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类型和来源是因时而变的,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香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移民在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者的离职是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引入组织文化视角,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离职的中观机制,并形成与宏观制度设计产生连结的治理策略.根据"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 2019)"数据,将目前的社会工作机构组织文化分成三个类型:认同文化、竞争文化与自主文化,以此为基础研究组织文化并辨识其与社会工作者离职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组织文化都对社会工作者离职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组织文化的作用不能削弱工资给离职带来的负向影响;担任管理岗位的社会工作者对竞争文化更为敏感而不易离开组织;任职于大中型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在竞争文化下不易离职;在高校背景机构任职的社会工作者,认同文化对降低其离职行为更为有效.这研究结果既对社会工作者的离职行为提供了组织文化视角的解释,也为社会工作行业提供了一种文化赋权的组织能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医疗人类学的视角对一个青年女性打工者的疾病叙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病痛的意义、个人生活世界、地方医疗系统以及外出务工这一社会过程之间的关联。本文主张,对青年女工病痛的关怀要关注结构性的不平等如何塑造个体生命历程与道德体验,但不应只是将关注点放在户籍制度,而应将农村青年女工与城市之间的连接视为一种生命的互惠,转向更加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回放] 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通过了中国大陆首部地方性精神卫生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其中笫八条参照国际惯例指出,符合资质的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与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统称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可从事精神卫生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学习:模式、运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学习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文献查阅、机构探视和实地访问,对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中实践学习的模式和运作进行了初步介绍和评述,以期对中国当代社会工作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迈向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是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开创者。对社会学家来说,“现象学”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名词,因此现象学社会学在社会学思想史中只能是少数人智力操练的奢侈品,尽管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范式对社会学的主流范式提出了挑战。舒茨也因而在生前未能获致其应有的学术声誉,西方社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末,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企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一部分国企在市场经济中遭遇困境,进而再次改制。在此过程中,国企员工发生了大规模的流动。本文以某金属冶炼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观察企业内管理人员群体、技术工人群体与普通工人群体三大群体的流动。研究发现,国企改制过程中不同群体因资本不同而有些迥异的流动模式,而经营层因拥有政治资本而存在着权力维续。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城市社会学是都市研究的替代范式,其间展现的空间转向是新城市社会学有别于“旧”的城市社会学的重要纬度。本论文旨在透过“空间转向”这一特定的层面把握新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