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素质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振兴,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前提.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制约性,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着校固内的道德建设,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2.
实行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后,改革单位由原来会计核算中心承担单位会计业务核算,改变为单位自行进行核算。对记账凭证摘要栏的填写进行规范迫在眉睫,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记账凭证“摘要栏”填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正确填写记账凭证“摘要栏”的一些建议,对规范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建立良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支持,更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北欧国家拥有世界上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研究北欧模式社会福利制度,从其建立和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和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希望能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蔡邕儒家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身上相当浓郁的忠孝观念。蔡邕将“忠”与“孝”共同视为士人品格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并把“忠”置于“孝”之上。蔡邕的政治态度表现得相当复杂,他对民生的关注、时政的抨击,都颇近于党人,但他似乎更愿意如王畅、郭泰那样,通过自身道德学问的张扬,在全身远祸之际,来刺激和作用于当世。  相似文献   
45.
46.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同国家之间无论其制度差异有多大,经济发展基本上都是循着波浪式的增长轨迹实现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够例外.伴随于此的是,通货膨胀也在经济波浪式增长的过程中衍生出来,它不仅存在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之中,也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改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中.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主义经济波动、财政周期与通货膨胀问题却一直成为我国理论研究的禁区.事实上,中国经济波动与财政周期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源于需求拉上、结构失衡等因素之综合作用,而且还与经济波动及财政收支的周期性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讨论了分子的中心原子和取代基的性质对气相分子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过河要有“桥”和“船”,同样,要使文章上下连贯,浑然一体,也要有“桥”与“船”。这个“桥”与“船”,就是文章的“过渡”。要做好过渡,除了要正确把握各层次、段落间的联系外,还应掌握一些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前一层(段落)意思的末句,或后一  相似文献   
49.
拜读魏杰同志《通货失衡的两个理论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一文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赞同,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0.
从译者惯习角度,以葛浩文翻译的莫言作品《酒国》和《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策略:通过对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三方面进行考察,得出葛浩文翻译《酒国》中语言变异时,采取直译和意译相协调的策略,而翻译《蛙》中语言变异时,更倾向于直译;描述葛浩文在翻译两部作品期间的译者惯习变化,进而分析“译者惯习”“翻译场域”“译者资本”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指出《蛙》比《酒国》更倾向于直译可归因于葛浩文日渐形塑的译者惯习、态势良好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场域以及不断积累的译者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