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差异,也修持于差异.但其差异论并非别于他者之论点,而在于拒绝同一性品位与对异质性持极大宽容度的非线性书写方式.需要辩驳的是,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才具有后现代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轨迹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多维自变量的曲线,它们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个共同点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交.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激荡的起伏中,只有辨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二重性特征的具体内涵,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品格和时代境遇. 相似文献
32.
利奥塔关于后现代知识的报告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认识论空间和叙事风格。然而,在我们阅览其新的思维启示录以后,不难发现其对后现历代知识状况的合法性逻辑的解构和最终的断言,不仅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思想现状不符,而且在"知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纷争理论"、"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等方面本身也蕴涵着难以克服的悖论,在否定现存的批判范式中陷入了同样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33.
撕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樊篱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一贯策略,作为后现代最具敏锐的思想家鲍德里亚不会停止于此.他认为只有跨越生死峡谷才能找到逃离现实性沙漠的出口.然而,颠覆价值规律的象征交换,似乎是照亮生命虔诚的圣经,其实是漫游在死亡边缘的模棱两可的诡术.试图用死亡的焰火来澄明马克思思想的贫瘠,其结果只有把自己焚毁.而虚构死亡谱系学的种种策略并不是智慧光芒的穿射,不过是历史日落的旧尘. 相似文献
34.
反思的后现代状况——从再思的延伸到思维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是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人类的理性使人具有了反思的自觉.怎样规定反思和如何反思一直是困扰现代思维的重要课题.在后现代语境下,反思呈现出新的面貌,表现了传统式反思的延伸和现代思维向原始思维的回归.挖掘和阐发后现代反思中"反"的内涵,可进一步拓展反思新的规定性,探明新的语境下人类的思维路线,从而使人类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5.
后现代主义已经斑斓,那么在对它的追忆中怎样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异码对接,显得异常艰涩但难以退却,因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追溯与未来命运的一部分.在哲学基本范畴上,后现代主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对峙中展现了它对差异的敏感性,马克思主义则显示了它的历史迫切性与理论宽适度.向着自身的未来开放不仅意味着增强对不可通约的承受力,更在于在思想的"误构"中,独立于历史的深处. 相似文献
36.
近期国内有学者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认为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天人关系学说印证了天人的不可分离;另一方面马克思从不考虑无人的自然界,马克思总是把现实世界看作人化的自然界;因此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个人观点,马克思一直反对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而国内学术界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事实".然而,古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所谓后现代主义"生存实践"学说都不能作为马克思"人化自然辩证法"的直接印证.更主要的是,就"人化自然辫证法"本身来说,"人化自然"如果还是指自然,那还逃不脱自然辩证法;如果是指人的活动与社会关系,恩格斯早就指出辩证法包括社会历史辩证法.因此,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外的人化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37.
思想本身并不重要,突破禁忌的重围成为创作本身的第一定律.盘旋在新资本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既是仰望星空的大师们的神明,又是低头耕耘的朴民们的默认.挥之不去的焦虑成为现代性的标签.有一种分歧,裂变积聚了现代性,反过来又解构了现代性.然而,现代性的解构之路既不能在裂变中也不能在逆变中完成,任何的回归都意味着焦距的设定. 相似文献
38.
符号统治是鲍德里亚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复仇源起,符号起义也就成为瓦解权力布控的唯一路径。不过符号的反叛不是消灭符号,而是用象征性符号粉碎权力秩序中的充实符号,实现对部落符号无指涉的回归。但是,"空虚能指"的出场并不空虚,不过是另一种政治交换的图谋。同时,模拟的"完美交换"不仅没有解开虚拟资本的现实性死结,也没有走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场域。 相似文献
39.
"欲望机器"作为德勒兹与伽塔里的"元哲学",似乎要在超验场域与经验现象之间不可弥合的断裂中顿起一股"抽象风暴".游牧式的精神漫游,企图成为化解资本主义危机的丝绸之路.但是,精神分裂的"域外之境",并没有冲破福柯的"疯癫"式牢笼,也没有摆脱传统哲学的二元构置,更没有越出马克思的生产之境,仅仅是越狱式政治哲学的一点歧义体验. 相似文献
40.
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以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一直是摆在党的最高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主观主义发展观,到教条主义发展观,再到片面发展观,最后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不屈不挠敢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