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余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本文对来自龟兹的五种珍奇异物:屈支灌、龟兹板、金颇黎、银颇罗、游仙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试图将传统史志、出土文献、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汉籍互相印证,综合运用小学、名物考证、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分析等工具进行会通式的研究,揭示这些宝物作为异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本文是中国古代博物学整体构架中关于殊方异物研究的一部分,认为文献中关于异物以及出产这些异物的异国的记载,经常是真实的史料、传说与神话并存,这些虚实之间的材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交互的异文化图景,也是时人观念和心态的表征。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审视和重绘中古时代之世界图像,追索它的成立与变幻的过程,可以使我们获得新的历史认知和体悟。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n foreign treasures from Kucha,called Qiuchi (or Quzhi) kingdom in ancient times,as a part of Chinese natural history.The author tries to combine different materials:traditional historical records,unearthed documents,archeological objects,and Chinese rare books in abroad,into a corroborative system to reveal the symbol meanings of these treasures as the characters of foreign culture.It argues that the records of foreign treasures and distant countries,usually is a mixed presentat... 相似文献
12.
余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8,142
阴阳五行理论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萧吉所著《五行大义》则是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该书的编纂体例、文本结构、概念表述以阴阳五行为条贯,并对所有概念和方法做了缜密的阐发,充分体现了萧吉的学术兴趣和时代氛围。本文首先讨论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源流和嬗变,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中国思想、学术与制度的演进,阴阳五行所包含的内容不断被注入丰富的内涵,容纳于其中的方术—博物传统的呈现方式日趋纷繁多姿;到了中古时代,各类知识、信仰与技术出现了汇流统合的需求与趋势,这既体现了阴阳五行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也体现了士人复杂而多重的知识结构和人生抱负。在此基础上,将萧吉和《五行大义》置于这一脉络中加以考察,并以萧吉驱除东宫鬼魅一事作为切入点,探究其学术旨趣之依归。本文认为,萧吉在关于此事的占验实践中,将风角、九宫、禄命、谢土、物怪诸术镕铸于一炉,充分展示了如何将阴阳五行理论用于信仰生活与政治运作中的实际操弄。希望借由此个案,讨论汉唐间阴阳五行之学与术的知识社会史,对阴阳五行的行容,尤其是魏晋隋唐之际的变容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余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7):90-105
根据德藏吐鲁番出土文献Ch 1634《杂占要抄》中的“占灯吉凶法”,可以解明唐代占灯法的基本性质,其法当为燃灯置于灯轮之上,逐次转动灯轮,根据想要占卜的事项所对应的灯的状态进行吉凶占验,是糅合了数占、杂占、阴阳五行、禄命行年的一种“易杂占”。占法的灵验性与药师佛信仰和仪式密切相关,法器则借用了佛教灯轮。写本学分析以及Ch 1634与摩尼文中古波斯语占卜书M556中的占灯预兆的印证,表明Ch 1634的抄写者可能为粟特裔摩尼教教徒。占灯术在宋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以灯焰、灯花占察风云气象和人事吉凶,进入道教灯仪,并曾在我国西藏、蒙古和卡尔梅克地区以及日本广泛传播。占灯术的重新发现不仅有助于重建中国数术文化的世界史,也为从知识—信仰—社会生活层面理解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上访事件的主要因素。农村的上访事件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农民的利益以及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政府应当解决的问题。以川东阳镇发生的上访事件为研究案例,力图找到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其发生机理,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立合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