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余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42
“向内转”既是汉末魏晋文学总貌的新质素,也是该时期辞赋发展的基本趋势。该趋势在东汉后期已见先绪,在辞赋价值理论以及表现领域均有体现。情感化与玄理化成为汉末魏晋辞赋“向内转”的两个具体向度。汉末魏晋辞赋的“向内转”,继承楚骚传统,创造了一片有别于汉代辞赋追求外在世界的审美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余霞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74-75
作为群体的受众,具有丰富多变的情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意志、轻信盲从的从众心理.大众传媒殚精竭虑,主动理解受众心理,逐步形成了以个性为表以大众化为里的传播模式.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对群体心理采取迎合策略,这也必然对群体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媒既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参照的生活空间,又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言语场".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19日至22日.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暨屈原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等海峡两岸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2年度各类报刊发表楚辞研究文章逾400篇,出版研究论著及普及著作20余部。楚辞文献学、楚辞文艺学、楚辞传播学以及楚辞学史等各个研究领域,都有成果呈现。同时,楚辞学界数次研讨会及相关活动的展开,为研究成果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楚辞研究的深化。综合来看,本年度的楚辞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余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在魏晋辞赋文学中,《思旧赋》乃是竹林文学的最后收束。向秀山阳之行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仪式的意蕴,其嵇、李并提所体现出的生命哲思,透露出由魏入晋士人从不羁走向逍遥的精神世界的裂变与调整,在魏晋士人心态史上有着值得深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霍夫兰关于态度改变的信息学习法,对信息性质(单面信息或双面信息)对公众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进行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信息性质对公众关于转基因食品态度影响显著,但不同信息性质的影响不同;肯定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积极,否定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消极;否定信息对公众态度影响效果比肯定信息更加显著,双面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于消极。基于此,提出构建转基因生物风险信息沟通平台时,应充分发挥专家、政府和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传播渠道,科学选择传播信息,以助于公众形成对转基因食品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8.
余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1-5
闻一多先生认为贾岛"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不少学者在文章中对此予以认可和申说。然这一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贾岛的思想与人生观具有多重性和不稳定性。贾岛执着的入世精神、"立言"的生命价值观,透露出他终生奉守的儒家哲学。他的狂狷气质则带来了墨家侠义精神的气息。贾岛诗歌鲜明地打上了佛禅审美取向的烙印,但他终究只是形貌上的禅子而已。 相似文献
19.
余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152-155
哭嫁歌曾是土家族地区风行的抒情性仪式歌谣,是新娘在哭嫁仪式中拥有的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力.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与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进入媳妇角色作心理准备.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口述材料与哭嫁歌文本资料,就土家族哭嫁歌的主体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余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3):32-35
哭嫁歌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古老习俗,我国汉、土家、藏、彝、壮等族都有这一婚姻风俗,土家族的哭嫁歌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都具有代表性.哭嫁歌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成果丰厚,但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以前的对文化事象的关注到深入女性心理是哭嫁歌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