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08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0篇
  1961年   9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1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熊彼得着的《经济分析史》的出版,是学说史(Dogmengeschichte)中的一件大事。它的论题是从古代希腊一直到凯恩斯。它的目的是叙述对经济理论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一切作家。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一部庞大的学说史,而他自己就是有创造性的、权威的和渊博的经济理论家。熊彼  相似文献   
112.
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組織了一个工作組,用鑽探的方法,对唐長安城进行了初步探測;本文只是就地下获得的資料,結合文献記载,作出一些初步闡述。至于鑽探的具体方法,技术上应当注意的事項,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經驗,当在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是讨论利益调和学说在米撤斯思想中的地位,他给“调和”一辞所明白规定或暗示的意义,以及他为表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对一切人(或几乎一切人)一致有利而提出的论证的一般性质。但主要是探讨了米撤斯著作中“利益调和”的意义。米撤斯给“利益调和“下的定义是:(一)每个人都从分工和维持文明社会当中获得利益。(二)象社会阶级或民族这样大的集团,不可能靠牺牲其他同样大的集团而得到好处。(三)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乃是一种自然秩序,因而依据定义,凡是建立、维持或符合这种秩序的行为,都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损害。如果有人在这种自然秩序中受到削弱的话,那必然是由于他本身的弱点所致。(四)如果自由放任政策得到贯彻并不发生偏差的话,就没有一个人(或极少数人)能够损人以利己。(五)当幸福总量的计算,只涉及阶级内的个人比较而不同样涉及阶级间的个人比较时,利益调和就算是普遍达到了。(六)如果绝大多数人有着共同的利害得失,那末利益调和也就算是普遍达到了。(七)没有一个人(或权少数人)能够损人以利己。  相似文献   
114.
陸侃如、馮沅君兩同志的“中國文學史稿”將絡繽在本刊發表,這對於整理文學遺產工作,将有很好的幫助。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及管理为背景,结合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结合实际对比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蔽端,创新性地提出技能型课程进行"动态教学与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对高职高专的教学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6.
廖静如 《兰州学刊》2014,(7):124-130
通过对孤残儿童慈善救助事业中的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互动合作研究,发现一方面政府机构缺乏为孤残儿童弱势群体提供覆盖全面的特殊服务的供应能力,亟待民间组织的补充介入;另一方面民间慈善组织因其组织优势而利于开展相关救助服务,但亟须制度支持和资金等来自政府的资源。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资源互补依赖关系:民间慈善组织对政府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组织身份的合法性、组织架构的人事支持和资金支持这几个方面;而政府较为依赖民间慈善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反应、志愿精神等资源。并且在此关系模式中民间慈善组织得以保持一定的组织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7.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家长外出务工比例高、留守学生比重大、寄宿现象普遍、亲子沟通匮乏,针对这一特点,重点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卷入现状及其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依据2017年12月陕西省宁强县4 643份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父母卷入行为对不同留守类型、不同寄宿状况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父母情感卷入均能显著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业水平,且对单留守学生影响最明显;父母认知卷入均会显著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走读学生相比,父母认知卷入对寄宿学生学业水平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在行为卷入上,母亲行为卷入仅对非留守及走读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改善初中生学业发展,家庭教育作用显著,学校应适当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干预、促进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投入,针对不同留守、寄宿状况的学生,父母应给予子女差异化的关怀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8.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是古典文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迈着趑趄的步伐,从中世纪走向现代世界;中国文学体系也跬步日积,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并驾齐驱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近七十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先后崛起了两个研究范式: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二是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在这两个范式笼罩下,中国近代文学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潜力虽然还未完全掘尽,但其局限早已有目共睹;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因其解释尚具一定的有效性而仍在学界流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也引起学者注意。这里刊出的五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对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在宏观层面,马昕的《“晚清”还是“近代”》认为,“近代”概念依托旧民主主义文学研究范式,内中隐含着进化论的思路;“晚清”概念则与传统文学史观念接榫,内中隐含着更多变化和可能,因此用“晚清”替代“近代”或者预示着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转移。为构建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自足空间,揭示其自性所在,马勤勤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发生学问题》以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文类的兴起为例,说明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于共时空间中异常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场域。民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存在,在现有文学史体系中却无立锥之地,王达敏在《文学史如何妥置民国古典文学》中为民国古典文学回归文学史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路径。在微观层面,李思清的《近代文学视野中的“Christian Literature”》对新教传教士在华文学活动的研究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认为,传教士不仅带来了西学,也通过编、译、写等方式参与了近代中国的文学生产。潘静如的《近代诗词的“未充分经典化”及其研究》认为,由于近代诗人、词家距今太近,其作品并未充分经典化。因此,学者在研究中应慎选方法,以免出现“研究的热情与密度超过了被研究对象所能承受的阈值”的尴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重镇。此次笔谈的四位作者李思清、马勤勤、马昕、潘静如是我文学所的年轻同事。他们与文学所另外数位青年学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术群体。这一群体的学者春秋正盛,有鸿鹄之志。他们治学刻苦,又好深湛之思,或握灵蛇之珠,或抱荆山之玉。可以预断:他们与全国其他青年学者一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另开新局。  相似文献   
119.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使者来往的通路是很重要,而且沿途路上怎么防止对方沿途打探消息等政策。准噶尔汗国前往京城或清朝派往准噶尔汗国的使者,从清朝角度来看,基本是分为南路与北路。如今清朝派往准噶尔的所使团中报告发现的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派使噶尔丹内大臣齐他特;康熙二十八年(1689)派使噶尔丹理藩院尚书阿喇尼;雍正三年(1725)和雍正四年(1726)派使策妄阿喇布坦内阁学士众佛保;雍正十二年(1734)派使噶尔丹策零侍郎傳鼐;乾隆二年(1737)出使噶尔丹策零喀尔喀副台吉厄墨根,乾隆三年(1738)派使噶尔丹策零侍郎阿克敦。  相似文献   
120.
朋友的故事     
朋友属于那种先富起来的人,用他的话说,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他带一个漂亮女孩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说是他的女朋友。我们每个人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都想起大学时我们系里的文体委员——他现在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公平地说,这个女孩除了年轻,真的不能和我们的文体委员相比。酒到酣时,他说:家里如一潭死水,每日都是那个样子,进家门,灵魂就像进了监狱。我们都没有忘记他们在校园里那场轰轰烈烈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