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6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282篇 |
社会学 | 31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3.
24.
人事统计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决策的依据所在。人事统计工作的好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事企业人事统计工作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主要探讨为更好的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如何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1999年在温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温州市出现了第一家担保公司,到2006年11月份,全市注册的担保机构达122家,这对解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温州市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据温州市经贸委的一项调查,目前全市1/3业务量很少,还有1/3基本上没有开展业务。原因何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倪愫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442-445,464
基层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建设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信息化发展与我国信息安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倪健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文章首先论述了信息化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指出在信息时代 ,信息本身成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信息量成为衡量国家间利益均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 2 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安全战略与对策 ,以及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式 ;最后提出了我国信息安全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倪祥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研究修辞手法一般是从各种语体中收集修辞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探源、定义、分类、阐明其作用及运用的原则,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的使用规律。我们认为修辞手法与各种语体有特定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可以从语体中着眼探索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运用的原则,这对我们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指导和运用修辞手法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从修辞手法和语体的关系出发,全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感到涉及面太广,一时不易谈得深入,所以本文想从比喻和语体的关系突破,兼谈一般修辞手法与语体的关系,作为抛砖引玉,以引起对这方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9.
本文提出了圆锥轴受扭时静、动力的传递矩阵。该方法简便实用,适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微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30.
郭沫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写诗写剧写文章往往“妙思泉涌,奔赴笔下”激情喷发,一气呵成.但是,文成之后,却不惜花时间费精力去作语言上的修改和润饰.“文章写好后,要翻来复去的推敲一下.”“自己写出的东西要读得上口,多读几遍,多改几遍.”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的成功之诀.他对目己的作品,有着“精雕求上品,百炼出真金”的精神.为了学习、弘扬郭老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我们曾对郭沫若的改笔进行了一番研究.怎样避免歧义和误解是我们这项研究中的一个小“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