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308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罪刑法定从一种学说到一项基本刑事法律原则,几百年的历史演进完整地揭示出它的根本内涵。但是,由于罪刑法定原则迟迟才进入我国刑事法律规范,对该项原则理解和适用就缺失了严谨性和统一性,以致在一些个案中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法律的权威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2.
文章针对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3.
就农村劳动力还处于人力资本初始积累的特定阶段而言,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然而随着选择性转移的持续推进,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对人力资本敏感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这一假说可以为基于甘肃1990~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所支持。  相似文献   
144.
145.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诗坛上,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诚然,从总的方面说,黄庭坚的文学成就是无法与苏轼比肩的.但他的诗歌创作自有其特色,对后世,尤其是对南宋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苏轼.许多人学习他,竟然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流派,这便是人所共知的“江西诗派”.作为“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在唐诗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勇于探索,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语言技巧,为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异彩;使诗歌在  相似文献   
146.
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历史现象和客观现实,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明显。按经济发达程度划分区域,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及其在国民经济整体决策中的战略地位,是国民经济宏观决策及区域决策的重大课题。按发达程度划分经济区域,国际上通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划分,或将不发达国家纳入发展中国家,统作东西方或南北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7.
安徽当涂县新市乡新华村农民刘有年。16年来,累计拿出150多万元无息借给贫困乡邻脱贫致富;并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众多乡亲,与之共同富裕。现年44岁的刘有年凭着自己勤劳苦干和一手养鱼的绝活,早在70年代末就成了当地“鱼老万”。78年,他承包当时已倒闭的大队鱼苗场,水面由5亩发展到15亩,  相似文献   
148.
在汉译藏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译者需要思考与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序的调动。在这方面,笔者看到不少的汉译藏作品,特别是政论文的翻译,由于译者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不仅译文准确无误,而且流畅易懂。现就语序调动的一些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9.
上高启的诗歌审美理想高启关于诗歌的审美理想是与他生活的元末明初的社会现实、哲学思潮,特别是以苏州为中心的三吴地区士人的生活风尚密切相连的。当时三吴地区的士人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与传统观念不一致的风气:一方面,背弃传统,轻视功名;另一方面,清狂放逸,寄情于艺。高启在《青丘子歌》中说他“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杨朝英在[殿前欢]中抒写的人生理想是:“白玉窝,守着个知音律俏奴哥,醉时鸳鸯同衾卧,两意谐和。尽今生,我共他,有句话闲提破,花前欢饮,月下高歌。”汪元亨在  相似文献   
15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专业银行融资手段是否创新和运用直接关系到银行体制改革能否顺利地整体推进这一基础而又现实的问题.在此,笔者想就此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