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从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运行关系入手,建立国家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绘制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不同输入变量或不同变量组合情况下输出变量的变动情况,探讨国家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提升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设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1996-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状况,研究表明,该期间各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在逐步减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β-收敛法对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区公共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形成的时滞性和功能实现的持续性特点。将全局思想引进密切值评价方法,建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的全局密切值模型;接着提出地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测度的ICOE(投入、载体、产出、环境)指标体系;运用2000-2004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对我国31个地区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空间栽体和组织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关键是要解决企业成为什么样的主体和如何成为主体两个问题.从实践出发,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不同的模式.通过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创新产出是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各城市在创新能力方面各具特点;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异质企业模型并引入研发作为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异质因素,研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能够带来利润的提高,并且企业选择出口或者增加出口交易量能够扩大研发对企业利润的促进作用,即出口具有扩大效应。根据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发现:(1)企业研发规模与利润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从而研发对企业利润可能具有促进作用;(2)如果保持生产率不变,企业研发规模对利润规模的偏效应大约降低1/3,从而生产率是企业研发影响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3)企业选择出口尽管能够扩大研发对利润的促进作用,但是证据较弱;(4)具有强烈的证据显示企业增加出口能够扩大研发对利润的促进作用。总之,研发对企业利润可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企业出口很可能会扩大这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部门角色演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少数几个资源输出部门,东北地区提供资源的部门变化较小,而终端产业部门越来越多。对东北地区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关联作用有待增强。(2)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产业关联网络的分块趋势越来越明显。相比而言,东北地区逐步形成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子群和金属机械制造业子群,但子群间的联系较弱,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子群间的联系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是寻求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采用趋势面分析、克里格估计两种地统计分析工具,对2002~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具有典型的双核结构特征,随着"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及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点轴模式逐渐向网状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科学技术基础、思想文化氛围和市场软硬条件三个侧面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经营运作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教资源区域分布差异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公平和效率双重视角,选取万人拥有在校学生来源数和亿元GDP拥有在校学生数两项指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差异与模式。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方法对我国高教资源区域分布的差异程度进行测算,然后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将我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分布划分为四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